2月15日,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以下简称“海通码头”),540台长城品牌新能源车在上海海关所属外高桥港区海关监管保障下,搭载“都灵”号滚装轮出运南非。新年伊始,上海口岸延续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火热势头,海通码头、南港码头两大主要汽车出口码头1月累计汽车出口近11万辆,取得新年“开门红”。
基于自身较强国际竞争力和旺盛外需,新能源等产业成为2022年上海市出口主要拉动力。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39.9亿元,增长130.1%;锂电池出口254.1亿元,增长360.8%。
新能源汽车出口红红火火
(相关资料图)
在外港海通码头,2艘体型巨大的汽车滚装轮正靠泊在码头上,一条长长的引桥将出口汽车待装船区与滚装轮靠泊点连起来。
“春节以来,出口就没有停过,最忙的时候,连码头作业面上都停满了准备出口的汽车。”外港海关查验九科科长陈佳说,“从待装船区到真正开上滚装船,中间就这短短的100米,我们全力做好口岸通关服务,就是确保这最后的100米走的安全,走的顺畅。”
经过近两年大量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历练,外港海关在监管服务中不断打磨着更加便捷的通关手续。建立“出口汽车联络员”机制,摸清车企出口环节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落实“一企一方案”,对出口汽车提供预约式查验、随到随验,叠加“提前申报”“运抵验放”“抵港直装”等通关便利化措施,确保汽车出口零延时验放。
在海关的支持下,2022年海通码头共完成720艘次外贸滚装船舶作业,汽车出口首破百万辆,达101.5万辆,同比增长16%。
浦江海关也介绍,2022年该关累计受理汽车出口报关单1.9万份,涉及出口汽车78.3万辆,其中各类新能源车23.3万辆,同比增长12%。今年以来,已经有3.2万辆新能源汽车从浦江海关申报出口。
新能源相关产业也是出口重头戏
在奉贤综保区内,国内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正在加紧生产;在临港新片区南港码头,一片片长达50米的风力发电叶片和配套机组正整装待发出口海外。
除了汽车整车,其他新能源相关产业也是出口的重头戏。以新能源汽车的配套锂电池为例,鉴于整车用动力电池属于9类危险货物,对其出口使用的危险货物包装进行性能检验就成为海关保障安全出口的重要环节。
位于上海宝山区的上海新通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通联”)在去年年底接到了首单为新能源车锂电池生产配套出口木包装箱业务。吴淞海关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至企业取样并安排实验室检验,但在第一次检验中,木箱出现跌落实验不合格情况。
新通联宝山工厂总经理孔祥军表示:“当时订单时限已经迫在眉急,看到包装检验不合格的消息,我们心都凉了半截。是吴淞海关迅速派员到企业,跟我们一起研究木箱设计图纸,分析不合格原因,协助改进了产品设计。”
新改进的木箱下线后,吴淞海关又安排取样和重新送检,确保合格后出具了证书。目前,该企业每月生产用于锂电池包装的木箱逾一万只。“海关不光严格监管,更主动服务。有了海关的支持,我们生产和出口都更有信心和底气。”孔祥军说。
海关“全链条”助力新能源产业出口
伴随着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上海海关各单位努力打通一条从出口申报到商品检验再到口岸放行的“全链条”绿色通道,为新能源出口营造更加安全便利的通关环境。
兔年新年刚过,德誉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乔艳就焦急地联系浦江海关,该公司原定出口海外的503台奇瑞新能源汽车,由于目的地国商品检验标准变动等原因,最终只有120台能够赶上船期。“船明天就要开了,希望浦江海关能够尽快为我们办理短装业务,让能够出口的尽快出运,同时也不影响后续车辆通关。”
针对这类特殊情况,浦江海关一方面依据“提前申报”的配套政策,主动筛查申报后超期未进港的单证情况,建立与车企“一对一”的联络沟通机制,帮助提高应对船期调整、推迟、变更等不可控原因导致的货物无法进港出运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优化报关单修撤流程,进一步压缩“受理—审批—修撤”各环节的衔接时间,指派专人对短装货物进行跟踪处置,为企业后续出口提供便利。最终浦江海关当天就完成了报关单修撤手续,保障了这批汽车出口“先起跑”,国外“先上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