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文所说的“打新”,特指在股票市场上以各种方式申购新股的行为。在理论上,这是一种着力于一级市场的投资。而既然是在市场上进行投资,那么就是有风险的。因此在本质上,“打新”也是风险投资,并且还应该是归类于高风险投资。
不过,了解中国股市的人都知道,长期以来“打新”却被认为是一项包赚不赔的买卖,在民间就有所谓“新股不败”之说,很多人习惯把申购新股中签称之为“中奖”,如果预期收益比较高,更是称为中了“大肉签”。如果有某个新股上市后破发,那就一定是财经媒体的热门新闻。有的公募基金,还专门成立了以申购新股为卖点的产品。多少年来,在A股市场上,“打新”俨然成为一种几乎就是没有风险的盈利模式,而且长盛不衰。当然了,“打新”能够赚钱,一定是要有人来承担这部分代价的。事实上,这是股票二级市场在为一级市场买单。简单说来,就是一级市场在发行新股时,价格定得相对比较低,而当这些新股在二级市场上市后,其交易价格又有了比较明显的上涨,这样“打新”的投资者自然就赚到了两者之间的差价,实现了向二级市场的套利。由于新股从发行到上市通常只有个把月,而在市场处于常态化运行的时候,新股发行又是源源不断,于是对于能够稳定地申购到新股的投资者来说,“打新”就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赚钱方式。
当然了,这个模式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在两个市场之间低买高卖,如此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无疑,这就导致了大家都想“打新”。而这样一来,新股显然是不够分了,于是有关部门在新股的发行制度上就动了很多脑筋。30年前试行过“认购证”方式,即先发行认购证,再进行摇号。这样做,看似公平,但成本比较高,而且程序复杂。后来有了资金全额预缴按比例抽签,再后来又搞了市值配售。目前的做法就是新股发行分网上网下两种形式,网上是按市值申购,摇号配售,网下则是对参与询价的投资者进行比例配售。而为了对参与询价的投资者进行必要的筛选,还对其进行了分类,要求有相应的资金规模以及进行资格认证等。客观来说,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网上的因为中签比例很低,对参与者来说其实已经是形式大于内容了。网下的则搞得很复杂,有一套操作异常繁琐的流程。只是,这样只解决了新股如何发行的问题,至于“打新”所导致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对立,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却一直存在着。且不说这里是否有公平方面的问题,其对投资理念的扭曲,也是实实在在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远的不说了,就以不久前还在实施的核准制而言,虽然也有机构参与询价的环节,但客观上新股都是按23倍左右的市盈率来发行的,这显然与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存在差距,于是就有了“新股不败”的神话。而自从实行了注册制改革以后,新股发行过程中市场因素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形成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体系,对股票的包容性也提高了。如此一来,新股在询价过程中就突破了23倍市盈率的潜在红线,价格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发行时的市场状况而出现波动,并且大概率是有不小的上移。而这样一来,客观上使得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逐渐接轨。于是,高价发行的新股,在上市以后未必就能大涨,甚至还可能下跌。新股的破发就频繁起来了,在去年更是成为一种常态。统计显示,去年发行的新股中,约有过半破发,而这其中按核准制发行的新股则没有一只破发。显然,这是因为注册制加速了股票发行的市场化过程,压缩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差距,推动了股票发行向风险投资本原的回归。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今年将实行全面注册制,这就意味着盛行多年的“打新”盈利模式基本走到了尽头,作为无风险套利的这一交易窗口,在此也将关闭。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即是市场化的推进,也是公平原则的体现,更是一种投资理念的重塑。过去,以及未来的实践将会证明,此举会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迈上一个新台阶。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