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2022年12月25日,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狮控股”)与亚洲硅业的股东Asia Silicon Co.,Ltd.(下称“亚硅BVI”)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由亚硅BVI向红狮控股转让公司53.5445%股权。
本次交易前,亚硅BVI持有亚洲硅业76.5810%股权并单独控制亚洲硅业。交易后,红狮控股持有亚洲硅业总股本的65.7196%股权并单独控制亚洲硅业。这也意味着,曾经意图IPO的第六大硅料厂商亚洲硅业控制权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亚洲硅业IPO折戟
2020年11月,亚洲硅业首次披露科创板招股书,随后,在2021年3月、8月、9月,公司先后回复了三轮问询。此后,亚洲硅业IPO再无进展,直至2022年5月,上交所发布公告,亚洲硅业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亚洲硅业的背后是“光伏教父”施正荣,然而,公司IPO过程中,屡屡受到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认定问题的困扰。据招股书,亚洲硅业控股股东为亚硅BVI,实控人为施正荣夫妻,其通过信托基金间接控制亚洲硅业。2020年9月,施正荣与亚洲硅业董事长、总经理王体虎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亚洲硅业说明自设立以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动情况以及亚硅BVI的历史沿革情况;充分说明施正荣夫妻是否对信托基金享有完全的控制权并进而能控制发行人;施正荣与王体虎较晚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原因及背景。
此外,关于施正荣原先控制的无锡尚德和Suntech Power Holdings破产一事也多次被提及,施正荣在破产事宜中是否负有个人责任,是否会被追责是主要疑问。此外,在IPO审核期间,亚洲硅业也收到了大量的媒体质疑,涉及关联交易、业绩下滑等内容。
施正荣等与机构间的对赌安排同样引发争议,问询回复显示,涉及对赌安排的包括未央新能源、青银鑫沅、深创投、红土创新、西开投等9家机构,核心条款是,亚洲硅业要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国内首次公开发行(IPO)。在亚洲硅业IPO终止审核后,显然已经不满足对赌约定的条款,这也是触发亚洲硅业控制权变更的重要背景。
亚洲硅业启动IPO的时点恰好与本轮硅料价格上行周期重合,面对硅料的持续紧缺,全行业加足马力扩产。亚洲硅业原拟通过IPO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6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一期(3万吨/年)项目,IPO的戛然而止是否影响了亚洲硅业扩产进度?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告诉记者,近两年,亚洲硅业抓住机遇扩产,2022年连续投产两期项目,产能从2万吨增至9万吨,目前月产量突破9千吨,产量、品质在国内排第五,全球第六。“借助行业上行周期,亚洲硅业近两年留存利润超过50亿元,而拟上市融资规模只有15亿元,从资金层面讲,上市与否的意义已经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多方信息显示,亚洲硅业本次转让的估值约在116亿元左右。作为参照,去年12月,爱旭股份曾宣布计划出资3.85亿元对价取得青海丽豪2.78%的股权,以此计算,创立不久的多晶硅企业青海丽豪投后估值接近140亿元。
红狮控股“水泥+多晶硅”双主业
红狮控股将亚洲硅业收入囊中实际上早有预兆,在2023年经营工作会议上,红狮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章小华表示,未来将立足水泥主业,进入多晶硅行业,水泥主业做强为主、做大为辅,多晶硅产业加快布局、形成规模,构建“水泥+多晶硅”双主业格局。
章小华指出,多晶硅行业要加快布局、形成规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上游,有较强溢价能力,与红狮控股组织能力相匹配,能够实现组织能力转移;同时,多晶硅行业格局还没有形成,新进入者还有成长的机会。
此外,章小华还表示,红狮控股进入多晶硅行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并购+新建”进入多晶硅行业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并购具备技术、品牌、渠道及团队优势的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多晶硅行业;新建项目要对标一流企业,达到一流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去年,红狮控股布局多晶硅等光伏领域的行动就已展开。去年5月,红狮控股发展部新能源发展总监徐文亮一行到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进行项目考察座谈,红狮控股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多晶硅、工业硅等项目投资计划以及效益分析。
同样是在去年5月,徐文亮一行还到四川凉山州德昌县考察高纯晶硅生产项目,并介绍了企业及项目相关情况,双方就项目投产的土地、电力、水源、原材料、交通等要素保障问题进行了交流。今年2月,江油市政府与红狮控股还就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进行了座谈。
此外,阿克苏红狮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中,该项目将建设规模为年产2×5万吨多晶硅装置、配套的年产12万吨原料工业硅生产线和3GW拉晶切片装置。企查查数据显示,阿克苏红狮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8月。
记者注意到,红狮控股入主亚洲硅业也经历了“多步走”。去年1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两则股权转让公告,分别涉及亚洲硅业7.5985%股份与4.5766%股份的转让。彼时,两项转让均被接盘,只是未公开具体接盘方,由此来看,彼时的受让方亦是红狮控股。
在吕锦标看来,红狮控股此番入主主要是看重亚洲硅业的项目基础品质和人才团队,未来会以现有项目为起点,在传统水泥业务基础上建构光伏产业链。“这两年亚洲硅业抓住了机遇,企业价值大幅提升,从这次股权出让看,原有股东获益不匪,新进的红狮控股也能快速切入多晶硅行业,各方多赢。”
水泥企业转型潮流渐起
红狮控股将亚洲硅业揽入麾下并明确双主业运营只是水泥企业纷纷转型的冰山一角,大背景是水泥企业面临周期性波动以及越来越严格的低碳政策考验。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水泥企业发布业绩预告,降幅普遍超过五成。其中,海螺水泥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139.73亿元-166.33亿元,同比减少50%-58%。公司称,2022年全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水泥市场需求下滑,公司水泥产品销价及销量同比下降;同时受煤炭价格及电价上涨影响,公司产品成本同比上升。
此外,天山水泥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8.5%-68.08%,上峰水泥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2.67%-57.72%,冀东水泥预计净利润降幅45.91%-51.96%,华新水泥预计降幅47%-53%,这些企业业绩下降的原因均与海螺水泥所述类似。
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向记者谈到,2022年,面对多重因素冲击,水泥需求快速收缩,全国水泥产量21.2亿吨,比上一年下降10.8%。水泥产量为2012年以来最低值,更是创下自196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比降幅首次达到两位数水平。价格方面,2022年水泥市场平均价虽然跌幅不大,但考虑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水泥制造成本大幅上移,实际水泥价格水平跌回至2017年水平。2022年水泥行业利润仅为680亿元左右,同比2021年下降60%左右。
根据陈柏林的判断,2023年房地产对水泥需求的下拉作用依旧明显,但相对2022年会大幅减弱。2023年的基建将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基建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3年全年水泥需求持平或略有下降。且需求增速呈现前低后高,前弱后强的特点。
关于水泥企业转型的情况,陈柏林认为,水泥企业大多都在寻求多元化发展,并且不少都涉及新能源业务,“类似红狮控股收购亚洲硅业这种情况的还是比较少,对于企业而言是把双刃剑,既有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不排除被新业务拖累的可能性。”陈柏林认为,水泥企业拓展第二主业,首选还是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例如不少水泥企业新拓展了砂石骨料项目。
以海螺水泥的业务转型为例,早在2021年,公司就参与成立了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期基金规模为150亿元,海螺水泥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16亿元;此外,为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增长极,海螺水泥还收购了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2022年初发布的计划显示,当年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等新能源业务。
此外,上峰水泥以全资子公司宁波上融为出资主体与专业机构合资成立私募投资基金璞达创投,璞达创投的投资范围聚焦于半导体、新能源及相关材料领域等,已投资先导薄膜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