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间,中国动力发布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动力营业收入213.1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92%,主要是柴油机子公司交付订单增加,销售规模扩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17.50%,主要是柴油机子公司交付订单增加,合同结算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7.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53亿元,同比增长 141.17%,主要是柴油机子公司交付订单增加,销售回款增加。
报告期内,中国动力新签合同268.96亿元、同比增长9.74%,完成工业总产值202.06亿元、同比增长22.66%,截至6月30日手持合同491.75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11.51%。
上半年,受益于我国船海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中国动力船海配套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7.38%,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20%。
(相关资料图)
中国动力低速柴油机手持订单饱满,2023年上半年生产负荷及销售量明显高于同期,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交付任务,公司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交付低速机188台,完工订单55.32亿元、完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88.14%,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交付任务。另外,随着低碳动力船舶订单份额提升,为了抢抓市场机遇公司多次拜访船东和设计院所,主动推介低碳燃料主机及低碳动力成套装备产品,低碳产品订单大幅提升。报告期内新签低速机订单69.88亿元,同比增长30.61%,其中双燃料主机43.31亿元,同比增长32.81%;并取得甲醇燃料主机取得批量订单,实现零的突破。
船用中高速机手持订单饱满。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原油开采平台、压裂船、原油发电机组需求持续增长的机会,连续取得三航局5000T风电安装船发电机组、中海油锦州23-2海洋平台原油发电机组、6400T系列化学品船电力推进力发电机组、4600TEU系列船发电机组、中海油模块钻机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等订单。报告期内新签中高速柴油机372台套,同比下2.36%。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绿色智能转型,不断提升混合动力和电力推进系统业务占比,加强高端智能船型市场开拓,强力牵引产业发展。上半年密集交付大船集团“精铟 03”号风电安装平台油电混合动力系统,2 艘150吨航标夹持船动力系统,长江内河最大汽渡船“江苏路渡3019”号整套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160米海洋大件运输船3MW级吊舱推进器等多个项目。
上半年,公司基本完成船海机电装备交付任务,交付锚绞机102台、同比增长2%,舵机完成56台、同比增长5.66%。成功承接两座阿联酋150人辅助平台、埃及杜米亚特港8台岸桥、中集来福士2000T绕桩式起重机、天津港航绕桩式回转起重机等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柴油机动力领域,完成自主机型 6ACD320DF 适配 MAN28/32DF 主发电机组全新开式结构GVU、适配 WinGDX92DF 超大型低速双燃料发动机 iGPR 等新产品开发;开展 CX92DF、M450DF 等工程样机和 CHG622V20H2MPI 高氢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原理样机设计;完成世界首制燃油版 iCER 双燃料主机 CMD-WinGD5X72DF-2.1 制造。
在化学动力领域,为宝马公司配套的冲孔 AGM50Ah 电池签署了认可资料,并向宝马公司提交了 PPAP 资料;为大众配套的 EFB+49Ah 电池已向德国大众总部送样检测;为华人运通配套的 12V车用低压电源完成 PPAP,实现 RUP 阶段供货。
在机电配套领域,完成首台国内最大功率 3350KW 塔磨机减速机、国内最大提升力升船机、大功率竖井贯流泵齿轮箱、首台煤矿用板式输送机行星减速机、超大减速比齿轮箱、超静音型豪华游轮齿轮箱等新产品的研制;完成首台透平膨胀发电机用超临界转速高速齿轮箱、风电叶片玻纤固废资源再生处置系统、驼航科技 3T 无人倾转旋翼机等新产品的方案设计。
中国动力指出,公司的船海配套业务与造船业和全球航运业密切相关。虽然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同比有所回落,但在船队老龄化日益严重和绿色船舶需求不断增加的双重影响下,全球造船市场呈现繁荣景象,尤其我国造船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据部分航运咨询机构预测,按照 IMO碳减排计划,到2050年全球平均每年造修船量将超过2010年造修船量,将对公司船海配套业务的接单及绿色主机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中国动力的应对措施一是做好合同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修订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丰富评估要素、缩短评估周期;同时根据市场状况调整合同条款,收紧付款条款,提高客户违约成本,增加违约限制。二是提高绿色主机承接比例,加强与船厂和船东的沟通,提高公司双燃料发动机和甲醇燃料发动机的比重。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加快氨燃料、氢燃料等新型燃料发动机研发进度,持续开展产品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