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卖地收入减少约3万亿!2023年“土地财政”将去往何处?
腾讯网 2023-01-10 11:12:41
1202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成交金额,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2除部分特别优质的地块以外,土地市场底价成交、城投托底成为常态,不少城市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超过5成;3未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逐渐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财政收入长期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也将难以维,寻找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多年来,“土地财政”一直是热议的经济话题,今年也不例外。近期,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销售端疲软,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4.44亿平方米,成交金额4.73万亿,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

“土地财政”,顾名思义,指的是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属于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因不用上缴中央,土地出让收入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相关资料图)

实际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见顶,土地出让金的增速明显放缓,长期来看,地方政府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将难以为继,如何弥补土地出让金下滑带来的财政资金缺口,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2023年,甚至更远的将来,“土地财政”又将去往何处?

“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始于1987年12月1日,彼时,深圳会堂座无虚席,经过17分钟的轮番叫价,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拿下了这块8588平方米的住宅用地,敲响了建国以来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

根据《中国土地年鉴1996》的数据,1995年,全国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用地43403公顷,出让金总额为420亿元。1998年,我国正式开启住房市场化改革,此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该数据一路上涨,2007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直到2020年,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已经升至8.4万亿元,是1998年的200倍。

根据财政部官网公布的数据,仔细观察可以发现,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增长开始变得很有规律,连续四年,每年的增长金额都在1万亿左右,直到2021年,国有土地出让金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仅增长3000亿元左右。

土地出让金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财政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根据第一财经测算,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连续5年超过三成,2020年占比达到43.59%,2021年下降至41.81%,仍在4成以上。

分区域来看,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持续流入、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综合财力中的占比(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市场不够活跃,土地出让收入相对较低,更依赖中央转移支付。例如,2020年,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重庆6个省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30%,分别达到51.9%、46.9%、40.3%、38.7%、33.8%和32.0%;而新疆、宁夏、青海、黑龙江、西藏5个省份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偏低,均低于10%。

分城市来看,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长春、杭州、福州、南宁、海口、贵阳、西安、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襄阳、南充,这些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都较高,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均达到1.5倍,甚至更高;牡丹江、深圳、锦州等地对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度相对偏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为0.3倍、0.3倍和0.4倍。

土地出让金下滑

然而,在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却面临下滑的事实。2022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销售端疲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再次下滑。

此前,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217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25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5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近期,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6亿平方米,销售额13.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27%,行业规模重回2015年。与此同时,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4.44亿平方米,成交金额4.73万亿,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TOP20的城市来看,有12个城市的成交量相比去年有所减少,平均降幅达35.7%,降幅超过30%的城市多达7个,其中降幅最突出的当属遵义,成交建面刚刚超过1000万平方米,同比降幅高达65%。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除部分特别优质的地块以外,土地市场底价成交、城投托底成为常态,不少城市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超过5成,沈阳、无锡城投托底拿地的比例甚至超过9成,市场低迷的城市城投拿地也尽显疲态,流拍率高企。

价格方面,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受一线城市供地质量提升的影响,2022年全国300城土地成交楼板价小幅上涨,增至3266元/平方米,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不过,由于新房市场仍处于低位,加之房企资金压力依然较大,房企拿地积极性仍处于低位,全年溢价率仅有3.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9个百分点。从集中供地的22城来看,2022年有17个城市的地价下降。

那么,土地市场出让规模为何下降?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与土地市场成交规模相关性最高的仍然是新房市场成交规模。今年以来,受期房烂尾担忧、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悲观三重因素影响,新房市场规模明显缩量,导致房企拿地积极性高开低走。他指出,上述影响新房市场的三个因素中,能在明年有显著缓解的恐怕只有期房烂尾担忧。而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和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居民收入预期的转变或将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国策下,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短期的新房成交规模很难较今年发生显著好转,土地市场随之亦难有明显的变化。

张凯进一步表示,从长期来看,土地市场与人口数量变化息息相关,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土地市场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热度,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土地财政或将难以为继。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瓶颈,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于住房需求均产生负面影响,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将是必然。

硬币的正反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土地财政”二十多年,为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9%,比199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而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其出版的新书《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中肯定了“土地财政”的价值,他表示,中国城市化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在他看来,相对于“征税”,通过“所出售土地的升值”来回收公共服务投入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城市政府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甚至还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为能够带来持续性税收的项目融资。

与此同时,赵燕菁在其上述新书中也叙述了“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使得不动产变成投资品,一旦房价暴跌,大规模的资产贬值将导致难以想象的金融海啸;“土地财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给企业和个人快速积累财富提供了通道,同时,没有机会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与早期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开,房价上涨越快,贫富差距越大;另外,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还占用了大量应该用于其他发展项目的资源。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也认为,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来源,缓解了一般公共预算压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房地产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让部分地区的高地价推动了高房价;间接推动了融资平台和政府债务;在土地财政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破坏耕地的行为;在征地过程中因简单粗暴执行和补偿问题引发了部分社会问题等。

土地出让规模急速扩张的同时,一些城市非理性供地为后期房地产市场转弱也埋下了伏笔。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我国约8成的城市市场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近一半的城市土地供应过量,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周期,去化压力不断加剧。另外,不少城市因大力发展新区便将供地指标向新区倾斜,但因为市政配套尚未真正落地,人口导入情况自然不甚理想,致使外围区域供需周期性错配。

资金缺口如何弥补?

回顾过往,“土地财政”有功有过,向前看,未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逐渐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财政收入长期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也将难以维,寻找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一部分观点认为,应该从税收方面着手。

赵燕菁表示,“土地财政”只是专门用来解决城市化启动阶段原始信用不足问题的一种特殊制度,随着原始资本积累的完成,“土地财政”也必然会逐渐退出,如何弥补放弃“土地财政”造成的损失?他指出,可以仿效发达国家,从“土地财政”转向“税收财政”,突破现有的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赵燕菁也表示,贸然放弃“土地财政”,对还未完成城市化原始资本积累的城市来说,存在巨大风险,另外,以间接税为主转向以直接税为主的改革也并非易事。因此,城市新区则应维持高效率的“土地财政”积累模式,另外,可以把巨大的利益调整分解到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演变为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乃至以直接税为主的模式。

回溯“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不少观点认为,土地财政源于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因为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收入占比低、支出占比高,这种资金缺口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出让、城投平台等方式融资。对此,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曾在公众号“粤开志恒宏观”上发文表示,分税制和住房市场化改革都只是“土地财政”的促成因素,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激励机制决定行为,引发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土地财政等连锁反应。如果没有分税制,只要存在GDP考核,仍会产生资金饥渴和不足。

罗志恒则表示,未来,无论是土地供给还是需求都将呈现下降趋势,这直接影响未来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因此,未来构建地方稳定的财政来源极为重要,房地产税开征是大势所趋。同时,罗志恒也指出,房地产税的体量短期内难以取代土地财政。

也有观点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近期在其微信视频号“风马牛地产研究院”中表示,当房地产销售端出现下滑,不少城市都会开始出现土地财政的缺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城市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以外的其他产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此让税收增长的更快,来弥补卖地收入的缺口。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期公开撰文表示,国企资产是当前政府部门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的最大一块资产了,如果通过提质增效,若能够让300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就有3万亿元收益增加,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的收入缺口。“当然这不是短期就能提升一个百分点,但只要坚持不懈地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企改革,若干年后,应该会有成效。”李迅雷补充道。

张凯对第一财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基建投资引领的城镇化一直助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基建投资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基建投资的成本依赖土地财政。此外,近期推出房产税,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从而进一步降低房企拿地意愿,对土地财政产生更大的压力。因此,短期来看,土地财政难以替代。

“长期来看,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对基建投资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但城镇化率、居民部门杠杆率即将达到增长瓶颈,基建投资+土地财政的经济发展闭环难以为继。”张凯认为,房地产税作为长期、稳定的税源,在近二十年房地产也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也有足够的存量房屋可供征税,适合在未来长期替代土地财政补充财政缺口。

总的来看,上述不管是直接税的税收制度变革,征收房地产税,还是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或是盘活国有资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么,短期,如何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让地方财政平稳过度?克而瑞研究院提出,当前应该提振市场信心,完善保交楼、保就业、销售保价等兜底机制,缓解市场观望情绪,需求端全面放松限购、限贷、限售,取消“限跌令”,政府回购商品房,与此同时,适当缩减供地规模,优化调整供地结构,以此破局短期楼市的困境。

近期,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公开表示,为了改善房地产消费观,财政方面也应该发力。土地价格的高企是造成房价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适当降低城市土地出售价格,来促进开发商成本的下降,带来房价的下降。另外,目前在销售领域里的税费负担还是很重,应当适当降低,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同时,也应当降低金融机构的按揭抵押利率,目前的按揭抵押利率(4%)还是偏高的,应该降1到0.5个点。

去年卖地收入减少约3万亿!2023年“土地财政”将去往何处?

2023-01-10 11:12:41

北京市代市长殷勇:要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 播报

2023-01-10 11:26:22

*ST同洲定增募不超3.5亿未获证监会通过 红塔证券保荐-环球观热点

2023-01-10 10:54:10

联美控股收上交所监管函 关联采购不超4.3亿元煤炭

2023-01-10 10:53:30

东江环保拟定增募不超12亿获证监会通过 招商证券建功

2023-01-10 11:04:44

金新农:2022年12月公司商品猪销售均重是122.33公斤/头

2023-01-10 10:48:56

迪士尼:3月1日起员工需每周4天到公司现场办公-世界速看

2023-01-10 10:36:00

净利润增长乏力 诗尼曼重启IPO后又紧急撤单_天天微资讯

2023-01-10 10:32:03

世界黄金协会:2022年全球实物黄金ETF持仓量减少110吨 较2021年同比减少3%

2023-01-10 10:49:29

投资人吐槽百亿私募修改规则前未通知 公司独家回应

2023-01-10 10:42:03

全球时讯:调高最低还款额、排队缴违约金 春节将至,提前还贷怎么又难了

2023-01-10 10:23:31

红星美凯龙卖身,厦门国企接盘

2023-01-10 10:15:21

阳康抢购辅酶Q10防心肌炎?多家公司订单明显上涨,医生提醒别慌_世界信息

2023-01-10 10:22:14

发改委:坚持低价电量优先匹配居民 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基本稳定|天天动态

2023-01-10 10:26:33

LPR利率三连降 全国首套房贷今年或“奔三”

2023-01-10 10:22:36

全球关注:今日申购:鑫磊股份、福斯达、英方软件

2023-01-10 09:57:39

36股获20家以上机构调研 京新药业最受关注-环球播资讯

2023-01-10 09:50:16

天天实时:通达动力连收4个涨停板

2023-01-10 09:30:05

新强联复牌大涨逾近9% 拟以9.72亿元收购圣久锻件51.14%股权

2023-01-10 09:31:18

速递!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

2023-01-10 09:44:01

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大师级止盈策略来了,散户都应该收藏!

2023-01-10 09:13:50

开年就“飙”!人民币直飞1600点,升值背后的博弈竟与新冠有关

2023-01-10 09:09:49

当前动态:任泽平“炮轰”宁德时代 称其打压竞争对手胁迫车企

2023-01-10 08:54:49

天天即时看!隔夜外盘:美联储官员再泼冷水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特斯拉涨近6%

2023-01-10 08:47:04

世界新消息丨三级预警!发改委最新发布 猪价两月跌超30% 头均盈利两周跌80%

2023-01-10 08:51:28

翻倍牛股宣布复牌!这样回应跨界卖酒 还有地产巨头辟谣入局白酒

2023-01-10 08:52:16

政策暖风频吹 种业龙头蓄势待发:天天信息

2023-01-10 09:06:33

Facebook、谷歌等社媒将移除支持巴西民众“冲击国会”的内容_热门

2023-01-10 08:35:35

天天快消息!招商证券:食品板块需求触底恢复 关注春节动销

2023-01-10 08:54:07

【天天时快讯】大华股份:暂无数字人民币业务

2023-01-10 08:38:55

大华股份:公司有数字哨兵相关产品 并已结合健康码核验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场景中

2023-01-10 08:34:32

天天看点:青岛银行:我行已在山东省内16个城市设有分行 营业网点180家 其中青岛地区以外网点占比超40%

2023-01-10 08:42:49

mac地址如何查询?最常用的mac地址查询方法如下

2023-01-10 08:32:21

mac系统如何查看mac地址?MAC地址查找指南有哪些?

2023-01-10 08:32:44

天天快播:2023年的光伏,惊心动魄

2023-01-10 08:09:26

美国经济拉响最强“衰退警报”: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程度创40年之最

2023-01-10 08:04:46

世界快报:粮食“保护主义”有望缓和:印度考虑取消大米出口禁令

2023-01-10 08:13:12

全球看点:2023年压力不小,房企到期债务逼近万亿大关

2023-01-10 08:14:08

北京市代市长殷勇:要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_全球百事通

2023-01-10 08:15:19

122家公司年报预告逾七成见喜-天天热议

2023-01-10 08:06:34

全球热点!华龙证券IPO获受理 中小券商上市潮来临

2023-01-10 08:01:54

环球热消息:外资机构普遍看多中国资产

2023-01-10 08:00:23

当前视讯!光伏产能扩张凶猛 资本涌入致过剩风险陡增

2023-01-10 08:00:37

房地产并购重组需谨慎处理三大关键点:即时

2023-01-10 08:04:14

“第三支箭”落地月余 涉房并购大单持续涌现_天天头条

2023-01-10 07:46:29

近5个交易日 北向资金净买入近280亿元_环球时讯

2023-01-10 07:58:49

寻求产业整合与协同效应 2023年“A并A”或延续热度|全球视讯

2023-01-10 07:48:40

上海地铁昨日总客流为851.0万人次 继续明显回升

2023-01-10 07:34:45

斥资6.32亿元澳洲买矿 “千亿锂王”天齐锂业再扩储:全球快看点

2023-01-10 07:53:59

易事特“易主”-当前看点

2023-01-10 07:50:25

全球今日报丨国际油价夜盘狂飙 市场人士:预计原油价格运行中枢将较2022年下移

2023-01-10 07:46:08

6个品种同步对外开放 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实现国际化:当前热闻

2023-01-10 07:29:35

环球热资讯!美联储:美国12月一年期通胀预期回落至2021年7月以来新低

2023-01-10 07:20:20

每日消息!《通胀削减法案》加剧美欧经贸分歧(经济透视)

2023-01-10 07:23:11

五大首席前瞻:今年国内物价走势延续温和状态

2023-01-10 07:19:47

辉瑞P药没进医保,国产新冠口服药迎来的是希望还是绝望?_世界热点

2023-01-10 07:17:13

天天微资讯!辉瑞Paxlovid“无缘”医保目录后,国产新冠口服药谁能补位?

2023-01-10 07:10:45

当前热门:宝地矿业营收扣非齐波动2021大增 拟募12.5亿近半补流

2023-01-10 06:50:32

环球信息:博苑股份业绩屡升净现比偏低 数个产品产能利用率下滑

2023-01-10 06:48:04

光威复材:股东信聿合伙拟减持不超过5%股份

2023-01-10 06:43:06

中国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近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近280亿元

2023-01-10 06:50:54

世界观速讯丨1月9日40只个股获券商关注 精工钢构目标涨幅达50%

2023-01-10 06:44:14

辉瑞年营收1000亿美元,新冠药物贡献一半,医保局砍价都败下阵来-天天热资讯

2023-01-10 06:23:16

华泰证券:春季躁动前置 节前防守反击:环球快消息

2023-01-10 06:06:52

新强联:拟9.72亿元收购圣久锻件51.15%股权

2023-01-10 06:07:57

财政部、税务总局:2023年对月销售额不高于10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天天热推荐

2023-01-10 06:00:04

双向奔赴的深港人 共同期待2023年的美好

2023-01-10 05:30:54

微众银行2022年小微报告: 小型市场主体“融资难”见缓

2023-01-10 05:45:29

春运首日深圳机场执行航班905架次

2023-01-10 05:32:24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月10日周二

2023-01-10 05:36:50

今日视点:特斯拉向下,比亚迪向上

2023-01-09 23:02:29

世界快报:股价暴跌后!特斯拉最大华裔散户天天“炮轰”马斯克

2023-01-09 23:24:21

赔钱!我潜入进特斯拉维权群,听到了车主的愤怒咆哮

2023-01-09 23:16:21

天合光能: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90%-123%-当前要闻

2023-01-09 23:08:11

世界资讯:国金证券:负极行业供给分化 预计高端负极盈利水平相对稳定

2023-01-09 22:47:03

中直股份:拟购买昌飞集团、哈飞集团100%股权 股票复牌 快看点

2023-01-09 22:53:40

公告精选:仕净科技拟不超112亿投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全球即时看

2023-01-09 23:05:11

当前时讯:昆仑万维:拟5.15亿元转让乐云小贷100%股权

2023-01-09 22:53:01

天津1月11日起再发1.15亿元消费券|全球热点

2023-01-09 22:29:37

弘信电子:股东张洪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3-01-09 22:35:45

全球观察:国联水产:做大做强牛蛙大单品 抢占预制菜品牌新高地

2023-01-09 22:43:47

西藏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2023-01-09 22:42:33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预制菜行业仍存安全风险和供应链建设等问题 世界观热点

2023-01-09 22:52:39

银行股2022年7成下跌、9成破净 瑞丰银行从涨39%到跌42%-焦点报道

2023-01-09 22:08:57

罕见一幕!A股即将爆发?:天天播资讯

2023-01-09 22:10:39

全球外汇储备总额到底是10.77万亿美元,还是11.6万亿美元呢?

2023-01-09 22:14:37

破发后又腰斩!亚虹医药上市一年跌去51%!近五年营收不足2万|焦点精选

2023-01-09 22:19:30

天天速递!外资爆买A股上千亿,五粮液居首!多个龙头已反弹超40%

2023-01-09 22:17:53

青岛双星: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8.95%股份

2023-01-09 21:54:43

易事特: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_全球报道

2023-01-09 21:53:09

仕净科技:拟不超过112亿元投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世界简讯

2023-01-09 21:53:35

全球球精选!瑞丰新材: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75%-205%

2023-01-09 21:54:33

广发证券:保险负债端和资产端有望双双改善 今日最新

2023-01-09 22:02:48

上机数控:后进入者募资疯狂-世界速讯

2023-01-09 21:44:08

玩梗要适度!上海一咖啡店售卖“莲花清温咖啡”被立案调查

2023-01-09 21:55:20

V观财报|一出手就20亿!成立半个月公司拟入主二三四五 深交所:钱哪来的?

2023-01-09 21:47:05

V观财报|全聚德1月10日开市复牌 再提三大风险_报资讯

2023-01-09 21:58:46

每日讯息!宝地矿业苦熬八年迎IPO上会

2023-01-09 21:44:10

今日聚焦!戴尔笔记本因电池鼓包被多位消费者投诉 回应称“电池鼓包不仅限于戴尔厂商”

2023-01-09 21:52:36

全球最新:健康元: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获得政府补助共计约2.39亿元

2023-01-09 21: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