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2月9日讯(记者金小莫)对一些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来说,如果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疗效甚微;但如果用对了靶向药,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望得到大幅提高,相关药物的市场规模也有望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扩大。这就是“钻石突变”靶点。
2023年开年至今,科创板生物医药股总体涨势喜人,其中,首药控股-U(688187.SH)以逾70%的累计涨幅领跑,让人眼前一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2023年初至2月9日收盘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累计涨幅前五企业
作为一家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销售、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首药控股之所以涨势良好,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答案或在于公司的几款在研新药:
2023年起至今,首药控股分别于1月13日、2月6日披露了两份调研纪要,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钻石突变”靶点。
后者具体指的是首药控股正在研发新药的两个靶点:RET、ALK;对应在研药物则为:RET抑制剂SY-5007、二代及三代ALK抑制剂SY-707、SY-3505。
进一步资料显示,“钻石突变”靶点指的是,在癌症的靶向治疗中,若应用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可以长达数年的特殊靶点。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这类“钻石突变”靶点往往较为小众,因此药物的市场空间可能不大。比如,以ALK靶点为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人群里面,仅不足5%的患者为ALK突变阳性。
▌“钻石突变”靶点打开新想象力
首药控股深耕“钻石突变”靶点却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与其在PD-1等热门靶点“内卷”,不如在一些相对小众、参与对手也不多的靶点上寻求突破。
在调研纪要中,首药控股表示,企业在靶点选择上立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是基本的立项原则。“成熟靶点与高创新性靶点并重,兼顾科学性与商业化竞争力、研发创新度与研发成功率。”首药控股指出。
ALK抑制剂或能成为首药控股这一策略的验证产品。
从疾病本身来说,ALK突变常见于肺癌、间变大B淋巴瘤、胶质瘤等疾病中,总体发生率不高。ALK蛋白融合为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仅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至3%。
或也鉴于此,目前我国已获批上市的ALK抑制剂并算不多,总共有六款: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辉瑞),二代ALK抑制剂则有塞瑞替尼(诺华)、阿来替尼(罗氏)、布加替尼(武田)、恩沙替尼(贝达药业),三代ALK抑制剂则仅有劳拉替尼(辉瑞)。
靶点RET与ALK的情况类似,竞争对手更少。综合信息来看,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RET抑制剂仅有两款,为礼来的塞普替尼(2020)和blueprint/基石药业的普拉替尼(2021)。在研产品除首药控股外,也仅有两款,分别为润石医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海正药业。
其中,首药控股的RET抑制剂SY-5007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RET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I期剂量扩展试验,从已有数据来看,在低剂量组已经有患者表现出良好疗效,预计有望在2023年进入II期注册研究,成为国产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同类药物。
▌商业价值仍待验证
在小众的药品领域,如何赚到商业价值呢?记者尝试就此问题询问首药控股,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但综合其他信息来看,与患者共同成长或成为一种思路。
仍以ALK抑制剂来看,虽然适用患者人数较少,但在这部分小众患者群体中,如果对症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张翠英表示,“过去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不到10%。现在通过综合、合理药物治疗,生存期可以达到7、8年。”
也因此,有一种逻辑认为,ALK抑制剂若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那么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当患者对一代ALK抑制剂耐药后,可以更换使用二代ALK抑制剂;如果患者对二代ALK抑制剂也耐药了,可以再使用三代抑制剂。
目前,首药控股正在研发的即二代ALK抑制剂和三代ALK抑制剂。对此,华创证券认为,“预计两款产品可以满足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一线、二线到三线用药的需求,二者具有协同竞争优势,市场潜力巨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已有许多企业正在探索该模式,因此可以预期市场竞争在未来可能会加剧。在二代ALK抑制剂上,除前述已上市产品外,据首药控股招股书,还有齐鲁制药、复创医药、轩竹医药、泽璟制药、人福医药等企业推进在研中。对于三代ALK抑制剂,华创新药认为,首药控股的三代ALK有望成为同类最佳。
另外,参考贝达药业的财务数据来看,国产ALK仍需要时间才能赚回商业价值。
贝达药业的ALK抑制剂恩沙替尼于2020年11月获批上市,2021年,恩沙替尼的销售额达1.5亿元。2021年底,恩沙替尼的二线治疗适应症被纳入医保目录,有坊间传言称,药品价格降幅约在70%左右;2022年3月,恩沙替尼的一线适应症获批上市。据贝达药业半年报,恩沙替尼的销售量同比增长1495%,但贝达药业未在披露药品具体的销售额。
关于商业化,首药控股曾表示称,在产品定价方面,公司将会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及竞争产品的价格,结合患者可及性、支付手段等,围绕“造中国患者能够吃得起的新药”企业宗旨,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销售策略。
“在药品获批上市后,我们会争取尽快将产品纳入医保体系,以满足更多患者的临床需求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首药控股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