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兽第1279篇原创文章
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超行业也正面临业绩下滑的事实。
作者/十里
(相关资料图)
ID/lingshouke
1
餐饮复苏?
餐饮和商超正呈现一种“跷跷板”效应。
餐饮行业被封控时,商超行业得到增长。但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超行业也正面临业绩下滑的事实。
“直到现阶段,商超业绩依然一直在下滑,餐饮复苏对商超的打击也比较大,尤其是提倡报复性消费之下,受伤的似乎只有商超。”一位零售业人士表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餐饮业正在逐步复苏,就连餐饮股最近也迎来了几年来难得的高光时刻。
2月27日,在港股主要指数低开背景下,海底捞盘中一度涨超20%,而这源自其在此前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收入预计不少于346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对比上年度净亏损约41.612亿元。
海底捞在公告中解释称,一是“啄木鸟”计划采取改进措施令餐厅营运效率提高;二是自2022年6月以后,随着不可抗因素的缓和,海底捞在国内市场的餐厅经营表现明显好转;此外,注销从公开市场及以要约收购方式回购的2026年票据时,可确认收益约为3.29亿元。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此前海底捞关闭了大量亏损门店。
历经了长达两年的“低谷”,实现扭亏为盈对海底捞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再纵观整个行业,海底捞只是这一波餐饮复苏的一个缩影。
除了海底捞外,港股餐饮股跟涨,截至当天收盘,海底捞涨13.71%、呷哺呷哺涨1.2%、奈雪的茶涨3.09%、九毛九涨3.73%。
餐饮业复苏的苗头早已显露。
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了6.8%,全国多个省市的餐饮收入有所上涨。多地出现了一桌难求、平均等位2小时以上、凌晨3点员工才能下班的盛况。
不少数据和直观感受都在指向餐饮行业回暖的良好势头,让行业找回信心,一扫2022年全年的阴霾。而回首过去三年间,多地疫情持续爆发,餐饮业面临了封控的严重挑战,不得不“急刹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下滑15.4%至4.0万亿元,成为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即便是2021年反弹至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但仍未恢复至疫情以前水平。
依然以海底捞为例,在2020年和2021年,依靠门店的扩张营收有所上涨,但是净利润连续暴跌86.81%和1446.13%,2019年仍然盈利23.45亿元的它,2021年已经亏损超过41亿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仍未走出亏损的阴影,净利润为-2.663亿元。
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过去三年中,餐饮行业如同被疫情拴在了深水区,拼命挣扎,却只能屏息以待。
据企查查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至少有495457家餐饮相关企业已被注销或吊销。
直到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有些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才有所改变。全国餐饮企业逐渐回暖,期待着市场价值的回归,却未曾明白这种回升可能只是短暂的报复性,是对餐饮行业未来的希望,而非对这些企业的肯定。
从目前复苏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市值相比疫情之前相差甚远。尽管海底捞一天内盘中涨超20%,股价反弹到21港元,但相比顶峰时期的85港元,依然缩水四分之三;同样作为火锅类的品牌,呷哺呷哺历经了报复性消费后,股价反弹到8.36港元,距离最高点的27港元,仍相去甚远。
如果想要重回巅峰,餐饮行业还需要不断地关注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进行创新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商超影响加剧
在疫情中餐饮业面临困难的同时,反而解除了“封印”已久的商超。
彼时,消费者面临着供应链短缺、需求增加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再加上多地区开始居家工作,导致了对日常用品和食品的需求激增,消费者开始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这种需求增长给商超行业带来了机遇。
以永辉超市为例,其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32.8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为6.25亿元,同比增长23.7%。
在报告中,永辉超市明确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较为稳定,得益于疫情爆发前消费者囤积的需求和商超的库存积压。
与此同时,沃尔玛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美国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商超行业得到了不小的增长。
“由于餐饮业被封控,许多消费者不得不转向在家自己烹饪和购买外卖,就像刘耕宏满足了居家健身的需求同理,当平时外出餐饮的需求被压抑时,居家烹饪成了必然选择。”一位连锁商超人士向《灵兽》表示,这虽然对餐饮业造成冲击,但对商超业绩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其中,在餐饮封控期,商超营收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由于餐饮企业受到限制,许多消费者需要自己购买原材料烹饪食品,这带动生鲜食品、调料、饮料等商品的销售量增加,促进业绩增长;
二是,在家烹饪的这部分人群还需要购买烹饪用具、厨房用品等商品,这些商品通常在商超中有较多的销售,因此商超可以销售相关商品带动业绩;
三是,商超提供配送服务,视为额外的收入。
然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者逐渐开始外出,对餐饮业的需求开始逐渐恢复。随之而来的是,商超行业的增长受到一定影响。
在永辉超市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就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下降2.6%;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下降41.1%。
永辉超市在报告中指出,受到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公司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9.9%。与此同时,餐饮行业逐渐复苏,人们开始增加外出用餐的频率,永辉表示食品需求也逐渐减少,对其销售额产生了影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沃尔玛身上。
沃尔玛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其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5%。公司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导致人们减少了在家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在线购物需求。同时,餐饮业的复苏也导致了消费者减少了对生活必需品的购买。
3
商超自救?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商超正在采取一系列试错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增长。
“疫情过后,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尤其是健康、安全、新鲜的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改变也倒推商超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增加在线销售和配送服务。”一位零售业内人士告诉《灵兽》,因此,门店尝试通过在店内增加半成品商品、生鲜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顾客黏性。
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商超考虑增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种类,如有机食品、环保清洁用品等。
除此之外,不少商超企业不再固步自封,逐渐看清两者的关系,商超行业的发展与餐饮行业并非完全是对立的,尝试相互成就和促进。
“在部分区域的连锁商超已经与当地餐饮企业合作,为其提供高品质的食材和配料来支持,还包括餐巾纸、保鲜膜等,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口碑,同时,餐饮企业在商超内布局预制菜和摊位,也为商超提供新的增长机会。”上述零售业内人士表示。
从这些变化来看,餐饮的复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商超产生积极的影响。
行业内,还有另一种充满“希冀”的声音。今年第一季度,餐饮迎来复苏的态势,只是封控结束后出现的短暂报复性消费,未来将会回归平稳,而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还是消费发力趋势所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支撑高端消费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
再具体细分,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增长4.2%;人均居住消费增长4.3%;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0.6%;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增长1.2%;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增长0.2%;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4.6%。两项消费数据下降:分别是人均衣着消费下降3.8%、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下降5.0%。
上述数据传递出来的总体信号依然是——通货膨胀、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对未来的危机感,积攒了庞大的储蓄热情,能用来享乐的花销正在减少。
虽然餐饮、堂食更为好吃、方便,但全国范围内、明显的大规模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
对于餐饮人来说,这趋势显然算不上好消息;对于商超来说,餐饮复苏并非绝对的利空。
在过去几年中,餐饮和线下商超都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兴衰和疫情的冲击,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些传统行业想要实现真正的改变并不容易,因为它们规模庞大但分散化经营。
疫情作为这些行业业绩低迷的“罪魁祸首”,尽管现在已经解封,但餐饮和商超能否迎来真正的春天却仍不得而知,毕竟不确定性的因素正在增多。(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