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俞秦语理
(资料图片)
作者 | 俞杰
两个大财团光速收购合并,瑞士政府暂时化解了一次系统性风险。
但是也埋下了非常严重的祸根,这里说的祸根不单单对于瑞士金融业,而是全球资本市场。
01 股东利益谁来保护?
首先第一个是股东的决策权消失了。原本对于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被收购公司的股东是有权赞成或反对的。而瑞信在纽约和苏黎世同时上市,也就是需要两边股东都同意。
而瑞士政府直接绕过了股东,通过修改法律的方式,完成了这次交易。
那么问题就随着而来,长期以来各国法律框架下树立的股东权益到哪里去了?并且别把棒子只打给瑞士,瑞信是获得美国金融管理局的同意的,在没有股东大会同意的基础上,美国金融管理局是否有这个权利同意,或者说,为了保护股东权利,你怎么可以同意呢?完全绕开了股东批准流程。
股东利益谁来保护。有人会说如果不兼并,更惨。可能这话是对的,但是绕开股东,这本质上就是对股东的强迫以及压榨。
比如去年刚入住的第一大股东沙特来说,他掏了15亿美元,买了10%的股份。如今亏80%,一切都是被通知。
02 债股偿还优先级被颠倒
而另外一件事,瑞士宣布瑞信的160亿瑞郎的额外一级(AT1)债券被减记归零,这批投资人血本无归。
这本身是AT1债券市场成立以来的最大减记,短期内对市场冲击巨大,而更加可怕的是,这必将引发长期的影响。因为长久建立的制度和信念被破灭。
这件事情,法理上瑞信是合法的,因为瑞信AT1的发行说明书明确表示。当被认为“不可生存”时,就可以减记。而一旦发生减记,每张债券的全部本金将自动永久性地减记为零,持有者将失去他们在这些债券上的全部投资…………瑞士监管机构FINMA不需要遵循任何优先顺序,这意味着AT1可能在股权交易之前被取消。
但是这违法了大多数人常规认知。因为通常情况下,债券的优先级是高于股票的,而这次瑞士政府把债股偿还优先级颠倒过来,广大投资人是接受不了的。他们认为这事是瑞士政府对他们的掠夺。
受此情绪的影响,投资者开始质疑所有的AT1债券,引发全球AT1债券市场暴跌。
如今很多人还把关注的重心放在投资的损失上面,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个更重要的风险。AT1债券是欧债危机后,出现的一个全新的产品。是银行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的优质渠道。它本身确实是一个高风险产品,但是知道风险和风险来临还是有区别的。
如今投资者知道会被清零时,一定会远离这种投资品,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就损失了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那么,未来银行的流动性一定会降低,银行间的拆借息差会进一步扩大。资金越来越不愿意借给银行业时,对于整个银行来说,就是被动缩表。这个杀伤力,并不比各国央行缩表小。
大家可以想一想,社会存量资金减少购买银行债券了?这是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动的。
我们一直说过,金融行业最重要的是信心,瑞士政府当下的做法,是对整个金融行业信心的打击,公信力的损害。
如果说未来还有哪些雷?那就要看瑞信逐步公布出来的资产结构了,有不少次贷产品,随着全球央行的加息,这类产品暴雷的机率在逐步增加。
03 瑞士政府的基础信用遭到动摇
最后有人会说瑞士政府的信用问题,以及对瑞士银行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瑞信被收购前,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的银行(仅次于它的长期竞争对手UBS瑞士联合银行)。
为什么能形成金融巨无霸?因为瑞士银行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使得瑞士一跃成为世界最有信得过的银行之一。据说最巅峰的时期,全球将近四分之一富人的钱都存在瑞士银行,在2018年,在瑞士银行托管的钱将近6.58万亿美元,也就是45万亿人民币,而当时瑞士的全国GDP才7000多亿美元。
但是经过此次瑞银大甩卖事件,瑞士政府基础信用再次遭到动摇,更加剧了市场的质疑,担心全球财富基地或改弦更张。
所以最近有消息称,硅谷银行、瑞士信贷暴雷后,引发了2400亿美元华人资产紧急大搬家到新加坡、香港。虽然这个传闻被媒体辟谣了,但也侧面印证了市场担忧,大家现在看到这个新闻也不感到意外了。
但是我们要想明白一点,除了过去大家知道的隐秘性等优点意外,为何还有那么多资产选择瑞士的资本市场?核心就是他们是用瑞郎计价的,是很多大资本分担风险的一种必选项,它避开了美元和欧元,降低了资产的汇率波动。
瑞郎在这方面是要比英镑以及日元好的。因为本质上,英镑和日元还是以美元来背书的货币,如果美元变弱,它们也强不到哪里去。有这样功能的资产,在全球范围,还是属于稀缺资源的。
但欧美银行业的生死劫,仍然看不到曙光。下一个关注点,可能就看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联储是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还是不加息?市场静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