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数据,胡思乱想。
这几年最流行的话是,一鲸落而万物生。
【资料图】
这话又唯美又符合社会分化中的主流叙事心态:庞然大物轰然倒下,滋养出大批繁荣的小生物生态。
我一度想当然地觉得,这是个“科学常识”。听了太多之后,有一天忽然觉得不对劲,特地去查了查出处,发现这个“鲸落”确实是个科学名词,就是说——
鲸鱼死了后,巨大的尸体沉降到深海海床,不断分解消耗,为各种不同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这是滋养海洋生态的过程。
这句话在火起来应该是在2020年4月,中国的科学家在一次海洋科考任务中首次在中国南海深海发现了鲸落这种生态系统,然后就有一首应景的诗《一鲸落而万物生》登载在了人民日报上,作者叫刘诗瑶。
然后,中文世界里这句话就突然火了,火得成了“常识”。
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后,从教培行业开始,互联网大平台、房地产,一个又一个的“鲸落”,倒也没见到生出啥来。
我不懂海洋生物学,就是瞎猜测,可能鲸生还是比鲸落要更生态友好?
毕竟,一个有海洋食物链顶端物种「鲸鱼」时常出没的海域,必须物种繁茂丰富,生态循环良好,否则没法支撑。
2021-2022年,支撑中国信贷市场的超级大蓝鲸,房地产行业,直线下坠。中间也挣扎数次,无包扎,无药,无疗伤,无果。
上周说,衰退是一连串的事件。其实,所谓“经济体”——就是“生态,循环,有机体”的概念,没有独立的器官和功能。
如果一个行业充当了一个经济体的信贷发动机,那么基本可以看成是心脏,造血供血。血供应不上,孱弱难免。
2023年的社零数据,稍微拆细致点看,很有意思。
1. 基期效应导致(总量)同比数据失真。
4月社零总额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还挺喜人,问题是去年4月多地封城,-11%,是过去多年的洼地。如果将2022和2023年两年4月数据合在一起看平均数,再和2019年做对比,4月社零增速是2.6%,远远低于2015-2019年9.5%的平均水平。
以餐饮为例,行业增速达到40%以上,但如果将2022年和2023年合并,和2019年比,增速就变成了-1.5%。你看,我们觉得热闹非凡的餐饮是负数。
所以,有时候,眼见的也未必是事实。
2. 房地产鲸落后百业凋零。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4.7%
文化办公用品类-4.9%
家具类3.4%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1.2%
其实这个逻辑不复杂,上周那篇
《“黑天鹅”不会单飞,永远是一连串事件》
也讲到,现代经济体运行是一连串的非独立事件,蝴蝶效应随处可见。这一鲸落,也将周边经济生态降了几个八度。
前几天跟几个好朋友吃饭,席间,有人问了个问题——
“来,大家想想看,有什么行业能够填补上房地产这块的信贷塌方?”
沉默良久。
这不是一个轻浮的调笑。实际上,这是关系着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就业机会、投资收益的核心话题。
信贷是信用经济体的发动机,你必须找到新动力、新能源才能将这个发动机重新启动。
我犹豫着:“新能源?”
“体量太小,独木难撑。”
“还有没?”
……
是真没有确定答案。如果有,也许会改变市场预期。
所以,大家也不妨也来投个票,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你觉得什么行业可以顶替上房地产这个超级信贷引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新能源行业
消费行业
基建行业
教育行业
互联网行业
其他
不能替代
因为上面这些逻辑,我们会发现,目前资本市场上仍然是“短期资金博弈”的逻辑高于一切。
讲两个例子:
市场传闻称两家北美大厂更新了对明年800G光模块的需求规划指引,赛道的巨头中际旭创马上就迎来一个周内20%+的大涨;
千亿市值的中国船舶,因为近期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保持稳健,立马周内拉升10%。
能否持续?谁管呢?毕竟,“在长期,我们都死了”。
在金银岛的圈子里,大家时常会讨论这些板块的机会和风险。
▼
详情请登陆“香帅金银岛”
你对短期炒作的看法如何?会参与短期炒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