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
首先亮明观点:
我认为中国经济刺激的方式,“多快好省”“原地起跳”是不可以的。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辅以“先底层服务业再终端消费品,最后才是金融、地产等资产消费区”的阶梯形刺激的组合模式,将会是未来两年的最优解。
绝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压力和利益,激进地以政策刺激大消费的方式拉动经济。
消费拉动虽然一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终解,但是现在就去谈及大消费的时间节点不对。
首先还是大家缺钱的问题,而且不只是居民缺钱,企业也很缺钱。
咱来看一下宏观杠杆数据就能明白了。
2022年咱们的宏观杠杆率,从21年的272.5%上升到了281.5%。
这281.5%的宏观杠杆率当中。
其中的企业部门,就是各类公司、工厂啥的,从153.7%飙到173%,上升幅度非常大。
这对企业端造成的压力是很大的,很多企业的负债率很高,不仅经营成本高,资金压力也大。
企业负债率高,还款压力大,利润空间薄,这不仅对二产、三产形成压力,也限制了普通劳务者的收入天花板。
毕竟企业的钱一大部分用来还债了,自然就没太多涨薪的余地,居民收入普遍性的增速较慢,没有足够的后备资金用以大消费,强行提振只会推高普通居民的杠杆率,形成更加危险的债务空洞。
2
居民部这一块,杠杆率经过几年的稀释,已经从72.2%下降到了60.6%。
去杠杆效果斐然,这一点是对中国经济具有决定性支撑意义的。
居民杠杆率下降,形成大规模次债的空间就小,居民部只要不发生“连环炸”,经济最多就是个缓慢上行,衰退的风险就不大。
虽然中美在很多政策上都有相驳支出,但22年美国也在居民部杠杆率也从从21年78%收缩到了65%。
中美双方在居民区杠杆方面选择出奇一致,两边都怂。
都怕塌房!
以前的次贷危机,就是标准的居民杠杆率塌房。
但是相对来说,虽然杠杆率大差不差,但居民感受肯定不一样。
美国中产所面临的压力肯定比咱们小的多,因为美国政府财政对于高纳税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比较大。
而美国的普通老百姓,经济压力比中国的基层老百姓大的多,因为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针对底层民众力量更大。
国体不一样,你也说不上谁好谁坏。
而且美国的居民消费主要来自于货币性质的金融贸易,而中国的居民消费则主要来自于产业性质的商品制造。
美国有能力通过货币政策将额外的居民部消费负担转嫁给其他国家,而中国没有。
这一点非常关键。
3
让我们以中美为配对进行比较研究:
中国的宏观杠杆率284.5%;
美国的则是从21年280.8%,下降到了264.6%。
如果只看表面宏观数据,两边总体上感觉就差不多。
但是做研究,一定不要看表面贴标签,一定要看细化数据和他背后的意义。
美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多少?
21年的时候80.3%,22年收缩到了64.4%。
咱们的企业杠杆22年可是173%。
中国企业杠杆率是美国企业的2.6倍还多点。
企业,尤其是民间企业经过前些年的高速扩张,以及疫情三年的重压之后,是非常脆弱的。
如果提前启动如果股市、房市等金融类消费区块,在更高的利润率面前,非常容易形成资金黑洞。
一旦大量资金脱实向虚,脆弱的民企部门资金链很可能就会面临大规模的暴雷的风险。
4
再看政府杠杆率,咱们的数据从21年46.6%上升到50.2%。
23年的数据可能会更高一点,也应该要更高一点,毕竟政府杠杆率还是太低了。
如果认真地进行一下比较数据研究,城投债那点钱还真是少了。
美国政府的杠杆率,从21年122.2%涨到了135.2%。
大概是咱们的2.7倍。
当然,这个涨幅里面有一大半都变成了乌克兰的弹坑了。
不过美国政府也没亏,美国政府的钱变成了炮弹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去乌克兰砸成弹坑,然后从粮食和能源以及不良资产市场变成利润流进了美国企业。
谁让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企业呢。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有下属资本团的国家,那美国就是一个有下属国家的资本团。
资本是国家的主人,多吃多占一点是能理解的。
5
国家给企业办事和企业给国家办事,区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的企业杠杆率大概是美国企业杠杆率的2.6,美国政府的杠杆率大概是中国政府杠杆率的2.7。
互为对比数。
国体的不同,中美国体在经济模型上的互为倒影结构。
这一个概念是我在今天晚上直播时候,要向大家重点阐述的问题,感兴趣的预约晚上7点直播间。
话题拉回来。
美国为什么能连续加息11次,因为企业的杠杆率低!
债务少,加息多一点企业还是扛得住的,加上高通胀,底层居民死不死的先不说,反正企业是爽的。
更何况美国企业税率低!不仅是企业税低,个税更神奇,越有钱的人实际税率越低,越穷的人实际税率越高。
所以不怕什么。
而中国呢?
中国是企业杠杆率高,而政府杠杆率低!
所以中国只能降息,而且仔细对比一下,中国降息的节奏跟美国加息的节奏差不多。
中国企业杠杆率高,税率虽然也在开始下降,但毕竟是初期阶段。
我国的最大债务风险积压在最脆弱的民间企业区块,而美国最大的债务风险称重在相对耐造的政府区块。
老板在还债,牛马的天花板就上不去,上不去就只能从底层一点一点的抬收入,如果通过大规模的刺激消费,只能将企业、居民、政府债务杠杆全拉上去。
6
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没钱还想要大消费,怎么办?
只能借!
但是借来的钱最后还是要还的,而且中美虽然很多地方是倒影关系,但是在一点上是一致的。
那就是:居民部杠杆不能承压。
越是经济困难,宏观萧条而且居民收入压力大的时候,越是不能让居民杠杆率上去。
否则当收入增长跟不上债务发展,一定会演变为债务危机。
短期的消费刺激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作为应急的肾上腺素使用尚可,但绝不能依赖。
现在比较靠谱的,肯定还是政府的主动投资。
第一就是产业升级,生产效率和效益提上来,咱们这方面空间还是很大的。
中国作为全球唯二具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很多方面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是跟欧美有差距的。
产业矩阵的整合效果还没有发挥出来,这里有巨大的空间可以进行技术、政策和体制性的升级。
第二就是坚定不移地继续搞三农基建和新能源基建。
日本几个经济机构和经济学家,跟下最后通牒似的,要求中国不再进行基建投资,要求中国不再为中小企业托底,要求让中国企业自由破产,同时还要求中国央行提高利率,主动逼死一批中国企业,美其名曰“尊重科学的自由市场出清”。
虽然弹丸人不说人话,但是反过来看,既然敌人强烈抨击我们的做法,那就证明我们做对了!
中国的外围基建本身不是拉动的主力,但是通过不断投资更外围的基建系统,将曾经被荒废掉或者被压制的巨量乡镇生产资源激活,并且统合进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也是大有可为的经济底蕴。
第三,依托已有的基建和技术基础,发展新经济,包括创新的互联网经济和最重要的新能源车、新能源设备等优势赛道。
形成由政府提供回报率最低、投资最大的超重型公共生产资料,由具有实力的民营资本集团形成第二梯队,开发和经营具有可观回报率的中型资产集群,形成共创平台。
然后由最广大普通创业者和灵活就业者使用二梯队提供的平台矩阵,形成轻资产快周转的第三梯队。
以1、2、3梯队的阶梯性结构形成结构性优势,以多角度、低门槛、少风险的共创网络形成全民参与式的大生产、大市场,这是目前的标本兼治的优解。
我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定是走向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全民生产,而不会走向美国的生产资料私有化的资本运作方向。
这是两国的不同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国体所决定的。
客观事实也展现了,现在两国之间存在倒影结构,一味地生搬硬套美国的经济方法和政策分析中国问题,是一定会失真的。
中国的经济复苏,一定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徐徐图之审慎推进,片面强调消费快速拉动,必然会产生结构失衡的恶果,在今后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
今天晚上7点的直播,我就要重点向大家阐述这种从生产模式底层发生的错位,并与大家一起用中国的经济逻辑。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找在中国经济环境里面的机会。
未来的创业和个人发展的主力赛道,一定在灵活就业为主的第三梯队当中,谁能最高效的使用由二梯队平台提供的公共生产资料,谁就一定能在接下来的10年当中站在风口上。
关于这点,我这里有一份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院长黄益平先生发表的《如何保卫2亿灵活就业》的文章资料。
资料虽然不长,但是阐述了上层对平台经济发展的思考和规划,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利用现有平台进行创业的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