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骤然加大,给众多实体企业构成不小的经营压力。
(资料图片)
“我们电缆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铜铝占整个生产加工成本超过70%,如何在铜铝价格剧烈波动环境下锁定较低的采购成本,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行业里有句不成文的谚语,就是电缆企业成也铜价,败也铜价。”一位江苏地区某电缆企业采购部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如今他们最担心电缆制造项目刚中标,铜价就大幅上涨,一下子吞噬所有的合同利润。
这种担心,在金属钢材加工领域相当普遍。
一家太仓地区钢材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下游企业签订合同,按照生产计划需采购一批钢材,但现在最怕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当初采购成本过高,“做一单赔一单”。
“以往,我们只能看天吃饭,祈祷钢材采购后价格能一路坚挺,但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他向记者直言。所幸的是,随着期货套保策略的普及,他发现越来越多同行都开始借助各类期货套保工具锁定较低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但是,企业要落地期货套保操作,绝非易事。
记者走访安徽、江苏地区多家钢材、铜加工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参与期货套保,仍面临两大操作瓶颈:一是众多实体企业缺乏期货套保专业人才,难以根据自身现货交易状况开展期货套保做好价格波动风险管理;二是即便不少企业参与期货套保,但风控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准确评估其持仓头寸的风险敞口,也较难控制参与期货套保交易的相关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去年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期货稳价订单”试点业务,力争解决上述企业期货套保操作瓶颈。
所谓“期货稳价订单”,全程以贸易合同形式完成,但贸易合同会内嵌“期权”条款。其好处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期货稳价订单”里的“含权贸易”条款,能够满足众多不能直接参加期货期权交易的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某种程度解决政策限制问题;二是上期所积极引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帮助实体企业设计方案,相当于将期货套保风险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团队,解决企业缺乏期货套保专业人才等问题;三是含权交易所涉及的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承担,并由他们前往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套期保值风险控制效果。
江苏隆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席劲松告诉记者,去年9月以来,他们通过“期货稳价订单”,累计对约6.5万吨钢材进行套保,主要对冲钢厂后结算、下游客户远期点价贸易所带来的钢材价格剧烈涨跌与基差异动风险。尽管他们的钢材期权套保操作花费了1254.6万元权利金,但通过行权的收益达到2200余万元,达到了锁定钢材交易价格降低经营风险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期货交易所积极开展“期权走进企业服务实体”试点,支持产业企业借助原油、铜、黄金等场内期权产品开展价格波动风险管理,越来越多企业正积极试水期权作为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的新工具。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期权工具的权利金补差功能“摊薄”原材料采购成本;一方面期权工具所占用的资金量相对较低,能有效降低企业期货套保持仓的保证金压力。
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监事仲根喜告诉记者,7月是铜杆行业的淡季,考虑到库存积压所面临的铜价价格下跌风险,公司董事会决定将一部分风险敞口通过期权交易进行保值。
“鉴于当时铜价偏高,我们以卖出看涨期权为主。”他指出。企业期权管理的现货规模一度达到8750吨,累计权利金收入与支出分别达到2875万元与2666万元,期权端盈利约209万元,若结合现货,整体盈利额约为500万元,顺利达到对冲铜价剧烈波动风险的预期目标。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民营企业决策机制相对灵活迅速,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仍面临诸多期权套保操作难点。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会计准则尚未将期权卖权(卖出期权)视为套期保值工具,令企业期权卖权被归类到“投资收益”,导致不少上市企业与国企高层将期权卖权视为一种“投资工具”,不敢贸然尝试。
“期货稳价订单” 雪中送炭
“今年钢材金属价格波动幅度远远超过往年,让我们经营很难受。”某国有大型钢厂的销售部主管向记者表示。目前企业销售钢材的方式,主要是按照年度销售计划,定期从下游钢材加工企业出售钢材。但由于近期钢材价格走低,导致“卖一单亏一单”的概率大幅超以往。
“事实上,我们一直尝试借助期货套保,对远期销售订单开展卖出套保,锁定合理的钢材销售价格。”他指出。但是,相关套期保值操作难度不小。原因之一是企业仍缺乏专业的期货套保人才,不知道如何准确评估其持仓头寸的风险敞口,难以控制期货套保的相关风险。
为了解决国企的套保需求,去年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期货稳价订单”试点业务。
记者获悉,“期货稳价订单”主要分成两大步骤:
首先,国有钢厂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含权贸易合同,向后者销售钢材,并在合同中规定根据后续市场走势确定最终结算价,从而帮助上游国有钢厂锁定最低钢材销售价,保障其销售利润。
其次,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与下游客户企业(主要是国有钢材企业的下游买家)签订贸易合同,向其销售钢材,同时在期货市场通过买卖期货,成功对冲钢材价格剧烈波动风险。
在试点初期,上海期货交易所对钢厂购买含权贸易服务的费用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鼓励更多企业使用衍生品工具实现“稳价保价”,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
“事实上,含权贸易合同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领域相当普遍。毕竟,上游企业希望大宗商品原料售价高一些,但下游企业则担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下跌令自己采购成本过高,则提出相应的价格波动对赌条款——若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上游卖家需降低售价。”一位大宗商品贸易商告诉记者。如今,“期货稳价订单”模式就是将含权交易所涉及的价格波动对赌条款,拿到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让买卖双家都无需为价格剧烈波动而激化定价分歧,实现双赢。
记者多方了解到,企业之间的含权贸易合同一度面临执行难问题,原因是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部分企业干脆选择“违约”规避自身对赌失败风险,也令另一交易方蒙受损失。此后,个别期货子公司尝试通过场外期权方式,帮助企业交易双方化解含权交易所带来的价格波动对赌风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一旦遭遇大宗商品剧烈异常波动,场外期权对手盘也可能选择“违约”,导致企业含权贸易合同难以有效落地。
如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稳价订单”模式,不但令相关含权交易条款的执行落地有了“监管监督”,还有效通过场内期货套保交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波动风险对冲,令含权交易条款执行更具可操作性与安全性。
一位上海期货交易所人士向记者表示,为了增强“期货稳价订单”的交易安全性,上海期货交易所一面要求相关交易方开设专用账户,确保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可追溯可监控,实现各方交易安全;一面也能实时了解对冲头寸是否与其实际现货贸易规模相匹配,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套期保值策略。
一家国有大型钢厂人士向记者表示,3月底他们试水参与“期货稳价订单”。具体而言,当时该钢厂与下游生产企业约定销售4月底交付的2000吨热轧卷板钢材——由钢厂先向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含权贸易合同,再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向下游生产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同时通过期货套保实现含权贸易条款的价格波动风险对冲。期间钢厂在含权贸易合同中向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支付一定“保费”,确保未来热轧卷板钢材即便遭遇200元/吨的剧烈价格波动,也不会影响原先的售价。
通过“期货稳价订单”业务,该钢厂在3月底锁定最高销售价,且相比4月底的钢材现货价格,该钢厂仍以较高价格销售远期订单,达到了预期套保效果。
“目前我们正向下游企业推介‘期货稳价订单’,希望上下游产业链都能协同合作,共同规避钢材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甚至我们可以为一些参与‘期货稳价订单’的下游企业提供更长的付款账期,因为我们不担心他们因钢材价格剧烈波动而遭遇资金链问题。”席劲松指出。
记者获悉,今年6月,上海期货交易所还与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合作开展“期货稳价订单”试点,将试点品种拓展至石油沥青、低硫燃料油等能源化工品种。该试点与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产能预售创新模式相结合,鼓励引导相关产业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更好助力油气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健经营,助推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上海期货交易所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8家企业参与“期货稳价订单”试点业务,其中钢企5家,中小型钢铁加工企业9家,能化企业4家,累计为16.1万吨热轧钢材与螺纹钢、1.08万吨石油沥青现货贸易提供“稳价保价”服务,助力企业借助衍生品工具有效对冲螺纹钢、热轧卷板、石油沥青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助力实体企业稳健经营。
期权交易兴起“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期货交易所积极开展“期权走进企业服务实体”试点,越来越多企业也将期权纳入套期保值范畴。
“这背后,是我们发现单一期货工具不足以适应生产经营需要。”上述江苏地区某电缆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与电缆合同定价、交易方式多元化有着密切关系。
比如电缆企业在项目竞标时,需先按照竞标合同规模预先采购铜材,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万一企业未能中标,他们事先采购的铜材就变成库存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期权锁定竞标合同所需的铜材头寸,无疑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预先采购方式。
此外,电缆企业与下游客户签订长期框架销售合同时,往往会遇到两大“烦恼”;一是有时下游客户给出售价,却没给出具体销售量;二是有时下游客户给出销售量,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售价。这都导致电缆企业无法核算具体的采购量与采购价格,前往期货市场开展针对性的套期保值。相比而言,期权套保能以更低成本与灵活操作,有效解决上述痛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期货套保,一旦铜价出现反向剧烈波动,短期内企业就不得不大幅度追加期货保证金,导致企业资金链骤然紧张。”他强调说。
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期权套保策略的兴起,多数金属加工企业主要采取卖出期权收取权利金的方式,“间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监事仲根喜告诉记者,去年他们首次尝试使用期权工具开展套期保值,当年期权累计持仓为20万吨铜,成交量达到4830手,并以卖出期权为主,累计权利金收入与支出分别是3500万元与2900万元,创造期权端盈利约600万元。
“通过这笔盈利,我们有效降低了铜材料采购成本。”他指出。今年他们继续参与期权套保操作,目前期权累计持仓18万吨(3.6万手),成交量为4798手,累计权利金收入与支出分别是2875万元与2666万元,创造期权端盈利209万元,继续用于降低铜原材料采购成本,
仲根喜直言,在连续两年尝到“甜头”后,目前期权套保正成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与压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常用工具。
江苏地区某电缆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试水,他们发现期权套保主要发挥五大功效:一是权利金补差功能显著,即通过期权操作收取一定权利金,从而降低铜材料采购成本;二是合理的期权套保可以规避期现升水风险;三是解决了合同竞标期间的预买、多买、退单价格不符等问题;四是通过期权套保可以获得更优的采购价格,助力企业业务稳健增长;五是借助深度实值期权操作,有效代替期货套保持仓所带来的企业现金流风险。
当谈到企业对利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长远规划时,上述人士表示,希望相关规定更加贴近风险管理实际,帮企业用好期货、期权等发达市场广泛使的风险管理工具,助力企业平稳运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