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代市长殷勇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北京所发生的新变化,提出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部署若干方面重点任务。
五年来,北京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1、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
【资料图】
2、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副中心发展生机勃发,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3、北京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产业集群。
4、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运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
5、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转变,五年累计新增免减退税费53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50亿美元,“双自主”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
在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若干重点任务方面,报告提出:
1、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4.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统筹推进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3、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加强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
4、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积极布局互联网3.0等新赛道。
5、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试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万套。
6、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实现三大文化设施建设投用;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过去五年,北京编制实施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城市副中心控规、分区规划及重点功能区规划。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严格管控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协调有序。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副中心发展升级勃发,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加速深化拓展,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北京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产业集群。
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运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22个传统商圈提质升级,直播电商、数字文化等新消费模式迅速发展。
五年来,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
同时,北京聚力抓好“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北京证券交易所获批设立并顺利开市,成立互联网法院、金融法院,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升级成为全国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
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转变,五年累计新增免减退税费5300亿元,其中2022年超过2000亿元。五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50亿美元,“双自主”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
五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高,累计办理民生事项157项,城镇新增就业147.5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万元左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累计增加18万个中小学学位。累计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424家,发展养老助餐点1168个。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54万套,更新改造老旧小区981个、惠及居民约50万户。
总体看,2022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正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城镇调查失业率预计保持在5%以内,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4.5%以上
在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方面,报告提出,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重点任务方面,报告提出,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城乡建设用地再减8平方公里左右。同时,着力提升核心区服务功能,加强长安街、天安门周边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开展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
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违法建设2000万平方米以上,腾退土地2000公顷以上;促进1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并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实现三大文化设施建设投用;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统筹推进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并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化等消费跨界融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同时,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聚焦新型抗体、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在卫星互联网、氢能等新兴领域拓展布局,加快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建设。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加强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
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报告指出,2023年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积极布局互联网3.0等新赛道。
报告还指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增强各类企业活力,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同时,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并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报告指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到200万吨。同时,建设农村街坊路100万平方米,实施15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000座,完成山区村1.5万户农户清洁取暖改造,提升60个美丽休闲乡村。
报告要求,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强化交通综合治理上,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地铁12号线、17号线北段等项目建设。
此外,在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报告要求,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帮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4万名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并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试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万套。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