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月10日晚间,ST中捷发布了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司此前预计2022年盈利450万元至670万元,而修正后却预计亏损4亿元至4.2亿元。
过往公告显示,ST中捷于2月6日收到代理律师转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的《民事判决书》。判决显示公司在95140万元的范围内对华翔(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不能清偿本判决第一项债务的部分向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公司承担2642777.89元二审案件受理费。公司进行业绩修正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述判决属于公司2022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在2021年度审计报告中公司已经根据一审判决结果计提预计负债约5.37亿元。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决定以二审判决涉及的赔偿责任以及应承担的诉讼费用对原计提的预计负债进行补提调整,从而导致前次业绩预告金额区间发生变动。
ST中捷业绩变脸的现象并不是孤案,据数据梳理结果显示,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修正过预报的业绩,其中有13家修正业绩后出现变脸情况。对于变脸的原因,重大诉讼、业绩不及预期、计提大额减值等皆有。
也有一些公司修正过后,原本欠佳的经营数据更差。例如,ST商城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00万元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900万元左右。而2月4日公司修正了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00万元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900万元左右。
对于亏损额扩大的原因,ST商城称,公司在1月31日收到法院的执行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偿还借款本金76500万元、利息1430.975万元、违约金15800万元、合计93730.975万元。公司将上述情况与年审会计师沟通后,在遵循谨慎性原则下,增加计提预计负债15800万元。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可以调整未经审计的预测业绩,但是变化幅度应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出现预测业绩由“盈”转“亏”,或者实际盈亏超出此前预计的范围,这种变化即可视为超出了合理范围,上市公司时任高管在编制业绩预告时,有未勤勉尽责之嫌。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修正业绩后出现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如果与行业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有脱离行业和企业基本面的市值维护行为,需要投资者进一步分辨公司风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有证据证明上市公司的预测性公告未对影响该预测实现的重要因素进行充分风险提示,或者会计编制基础明显不合理、发生重大变化时未及时更正,投资者有权要求上市公司对其不当的预测信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王智斌介绍。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