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的朋友说,今年开年以来,感觉一夜之间,银行的所有业务难做了。朋友很不解,这是什么呢?整个经济形势在好转、社会消费秩序在恢复,为什么银行越来越难了呢?
【资料图】
面对这样的疑问,我想对朋友说,2023年银行业的发展正在面临着以下三大困局:
第一大困局,银行理财和代理基金业务由于出现信任危机而陷入困境,赎回潮的同时可能面临发行困境
有朋友说,最近去银行发现,银行现在基金卖不出去,理财没有人飞龙了。到底什么情况?
实际上,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是去年两次银行理财的大幅度净值回撤,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净值回撤幅度之大,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周内净值回撤33%,银行理财形成“破净潮”和“赎回潮”,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底银行理财全市场净值小于1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有8358只,破净产品数量占银行理财产品总量31306只的27%,业绩表现最差的理财产品亏损幅度超过90%,从而导致银行理财出现两大信任危机。
一是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投资亏损已经让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失去信任,但这种现实信任危机并没有引发银行理财机构真正重视,这种信任危机才是银行理财的最大危机。认识到危机就解决了危机的一半,但银行理财机构到目前为止面对理财净值回撤和亏损仍然企图掩耳盗铃蒙混过关,以偶然事件、短期现象、口头道歉敷衍塞责,这才是银行理财最可怕的银行理财危机。
二是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一年内两次大的市场波动绝不是偶然,银行理财既没有认识到银行信任危机的存在,更没有采取革命性措施解决银行净值大幅度回撤的市场风险基础,面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波动和危局但银行事实上仍然处于一个茫然和被动应对的状态。
在银行理财两大信任危机之下,银行理财遇冷甚至难以发行就可以理解了。现实中经常遇到一些银行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被客户质疑,也仍然有银行员工以稳健、保息推销理财产品,但经过理财产品亏损的洗礼,投资者已经没有那么好忽悠了。理财产品也必然从闭着眼睛投资进入了一个风险理财理性时期。
再看看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炒股为如炒基金的基金情况看,2022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收益是平均亏损20.91%、平衡混合型基金指数收益平均亏损7.34%、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收益平均亏损4.13%、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收益微弱盈利0.22%、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收益盈利1.61%。这样的基金业绩恐怕难以让投资者下决心购买,因此银行代理的基金销售遇冷也就情理之中。
第二大困局,银行信贷业务面临贷款利率下降和优质信贷资产难找的两大困境
理财和基金代理销售遇冷无疑会给银行的盈利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的整体资产规模效应。但另外一个困局可能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和利润结构,那就是银行信贷困局。
我们知道,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款贷款利息差额,获得优质信贷资产和高利率资产越来越难成为2023年银行的难点。
一是2023年银行贷款利率继续呈现向下调整态势,银行贷款的价格竞争越来越具有向下调整的压力。
2023年由于经济修复的需要,银行业继续减费是政策因素的必然,但贷款让利更是金融政策的重点。2022年我国银行业贷款利率下调了3次,从而标志着贷款利率全面进入了“3”时代:
房贷利率进入了“3时代”,一些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已降至3.7%;经营贷利率进入“3”时代,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上海经已经低到3.3%;消费信贷利率进入“3时代”,刺激消费的政策将推动2023年仍有下调空间。
贷款利率的快速下行导致银行存贷净利差下降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净息差第一首下降到2%以下,2023年继续下行的净利差对银行形成巨大的压力。
二是随着信贷数量的快速增长银行优质信贷资产越来越少,近几年来优质资产荒已经成为银行的一大痛点,而随着信贷总量的快速扩张优质资产进一步紧张,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8.7万亿元,同比多增1.15万亿元;2023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银行的信贷投放会进一步加快。虽然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刺激会形成对融资的更大的需求,但对于银行来说要获得优质资产也许会更难。
2023年银行面临的更大困局是:经济的复苏、市场的修复、民营经济投资的扩张、消费市场的启动对银行业信贷融资的需求会日益旺盛,另一方面是更优质的融资主体和实体经济需要更低的资金成本,各种普惠金融政策需要进一步降低融资利率,银行业信贷资产面临着优质信贷资产短缺、高利率融资需求短缺和各种金融政策刺激需要更低的融资成本的三大重叠压力。
第三大困局,银行存款面临活期存款难增长、高利率存款供求不平衡的困境
2022年银行天量的储蓄存款增量和存款的增长成为银行日子好过的资本,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余额增加了26.26万亿元,比上年的增量多增6.59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与2021年相比多增7.94万亿元,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都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本来存款的增长对银行来说是好事,毕竟银行是以存款为前提,银行的所有竞争都是以存款竞争开始的。而2023年银行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仍然具有强烈的意愿,根据央行2022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有61.8%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比三季度比例增加了3.7个百分点。
但2023年银行存款却面临两大困境:
一是低利率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增长,从而导致银行的存款成本居高不下,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中的定期存款多增加了124937亿元,定期存款多增加的比重占比达到81.57%;而居民储蓄存款中的活期存款只多增加了28226亿元,占比只有18.43%。这种活期存款增长慢、定期存款增长快的状况,必然推动银行的存款成本难以下降。
二是面临银行希望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而公众希望获得更高的存款利率这一困境。由于银行理财净值的大幅度回撤和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居民希望通过储蓄存款获得较高的利息,因此对较高存款利率的三年、五年期限等长期存款需求增加,对存款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需求持续升温,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发行出现日光甚至秒光的现象;而另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有持续下调的动力,2023年开年以来一些中小银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就说明各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动力十足。从而造成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驱动和居民要求获得更多存款利息的需求形成强烈的反差。
2023年各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仍存,同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各银行将把降低高成本负债作为重点,但从2022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的结构看,而2023年在刺激经济复苏、让利各经济主体恢复经济活力政策下,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也是可以预见的,在这种压力下,那些中小银行必然率先采取措施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资金成本,以修复银行的盈利能力。
有朋友可能会说,银行目前遇到的困境是因为前几年银行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银行赚钱太容易!所以,整个银行业所有的银行员工人人拿着高薪,舒舒服服地日子太久了。实际上完全不是,银行近二十年一直在转型中前行,银行的员工也一直在承担着变革的阵痛。在银行中流传的一句话是:日子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银行业一直通过转型、创新使曾经的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预言破灭,同时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如今,银行2023年面临的三大困局对银行看起来是困境,同时也是变革之期,银行业只有主动求变、转型求生,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你对银行的现状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说说吧。(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