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到服务,从资金到资产,五月价格全面下跌对我们有何影响?
内容提要:
5月份,消费物价连跌4个月,批发物价连跌八个月,商品房价格环比同比均下跌,银行存款价格下跌,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资料图片)
价格全面下跌对我们将带来以下影响:导致企业利润普遍收缩,劳动力薪酬增长减缓,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本国企业和居民债务负担加重,外债负担加重,国际购买力下降,资产价格的螺旋下跌,经济螺旋式收缩。
我记得在2022年4月份,我在分析当年一季度GDP时说过,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中低速向低速转档,只不过疫情掩盖了这个趋势。当时不少人批评我太负能量,认为疫情结束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半年来,好起来离我们似乎比较遥远。
5月份,从商品到服务价格,从资金到资产价格,已经全面回落。
一,消费物价连跌4个月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物价指数。不出所料,消费物价继续下行。CPI环比下跌0.2%,这是持续第四个月环比下跌了。也是自2016年7月份以来,CPI第一次持续超过4个月环比下跌。与2023年1月份对比,2023年5月份的CPI已经下跌了1.1%。
与去年同期对比,CPI略涨0.2%。
上个月我在分析物价指数处于长期低通胀状态并在滑向通缩时,很多读者认为CPI算得不对,什么水果涨了多少,某种菜涨了多少。在此我统一回复这部分读者:CPI是衡量我们居民商品与服务消费的一个综合指标,里面包括数百种商品与服务的价格。CPI反映综合的供应与需求动态,一般而言,物价回落,大概率是供过于求、需求不足所致,但在物价总体回落时,不排除其中有少数商品或服务价格因这少数产品供应不足或成本增加而上涨。就如同平均工资增加了,不排除少数人工资下降是一个道理。大家不要用少数商品价格上涨来质疑CPI回落是错的。
二,批发物价连跌八个月
5月份的批发物价,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6%,创下2016年3月以来的新低,跌幅比4月份扩大了1个百分点,这是PPI持续第八个月同比下跌。
5月份PPI环比下跌0.9%,这是PPI自2022年11月份以后持续半年环比下跌,与2022年11月份对比,PPI累计下跌了2.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的同时,生产者购进价格也在下跌。5月份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跌5.3%,这是该指数持续第4个月同比下跌。5月份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跌1.1%,这是该指数持续第六个月环比下降。
生产者购进价格下跌,一是因为生产需求疲软,二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主要的进口原材料也随之下跌。5月份铁矿砂的进口均价下跌了4.5%,原油的进口均价下跌了11.3%,煤的进口均价,下跌了14.9%,成品油进口均价,下跌了21.1%,仅天然气进口均价上涨了4.8%。
三,商品房价格环比、同比均下跌
按照国际惯例,租房属于居民消费,所以CPI中包含有房租价格。买房属于投资,所以CPI中不包括商品房价格。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2000-2022年,M2增加了18.37倍,CPI累计涨幅只有65%左右的主要原因。
不过,房地产市场前20年透支了后20年的购买力和市场空间,现在到还债的时候了。在商品房销售量萎缩了一年多之后,尽管很多地方政府严控商品房降价销售,也阻止不了开发商以价换量的自救,导致房价大范围下降。
中指研究院5月份的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楼市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新房价格虚涨之后,再次迎来拐点,价格开始环比下跌,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多。
2023年5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16180元,下跌0.01%;同比跌幅扩大至0.11%。此前的3月、4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均环比上涨0.02%。
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15786元,环比下跌0.25%,跌幅较上月扩大0.11个百分点。同比下跌1.5%。
5月,百城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分别为54个和83个,较上月分别增加10个和7个,其中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跌城市数量共44个,较上月增加9个。
四,银行存款价格下跌
但凡有银行存款的人,都应感觉到了,不仅仅是消费品与服务项目的价格总体上在下跌,我们的银行存款价格----存款利率也在下降。开始是4-5月份地方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接着6月初国有大银行也跟进下调了存款利率。
以渤海银行为例,2008年其5年期的整存整取的利率为5.85%,到2023年5月已经下滑到2.95%,15年之间,5年期的存款利率下跌了49.6%,接近一半。
存款利率下调,直接原因是银行的贷款利息降低,为了维持能挣钱的存贷息差,必须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减少银行的系统风险,提高银行的营业利润,因而也刺激A股银行板块持续走强。
但其背后的逻辑在于,我们一直执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流通中货币的增速总是大于经济和收入的增长,这就造成市场上超过需求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需求低迷、供大于求。银行无法完成放贷任务,更无法获得超额的利息收入,然而却还要付给储户大量的利息,不得已集体降低存款利息,导致整个的资金价格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都在逐渐下滑。
五,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由于中美利差仍然维持高位,加之外资流入减缓,流出加速,商品贸易顺差虽然维持在4000亿以上的高位,但结汇减少,外汇收入减少。这些因素叠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今年以来持续下行。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从去年底的6.8972跌至7.12(6月9日下午5点),累计下跌了3.1%,其中6月份以来下跌了0.2%。自5月18日开始至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7后一直在向下突破。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从去年底的7.3827一路跌到6月9日的7.6647(下午5点),累计下跌了2.9%,其中6月份以来下跌了0.8%。
六、批发、零售物价和资产类价格全面下跌对我们将带来哪些影响?
大家看到了,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个经济环境,从生产者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到消费品与服务零售价格,都在持续下跌;从资金价格到资产价格,也在全线下挫。这意味着我们现在面临一个较为严重的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不仅是企业提供的商品与服务过剩,居民需求不足,还有央行提供的资金严重过剩,充裕的资金制造出的资产也严重过剩,居民与企业对资金与资产的需求严重不足。
这种状况,将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严重的、深远的影响。
一是会导致企业利润普遍收缩。
在零售价格回落的情况下,虽然进价与资金价格也在下跌,但零售价回落会导致收入下降,即使维持同样的利润率,利润总额也会减少。更何况经营成本的大头、劳动力工资和医保、社保在物价下跌的同时也会持续增加,这将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
二是会导致劳动力薪酬增长困难。
劳动力薪酬来源于企业支付的成本。企业利润下降,增加劳动岗位的能力与增加劳动力工资的能力都会受到制约,必然会导致就业减少、失业增加,劳动力报酬增长困难,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减弱。
三是会导致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
据中金公司测算,银行本轮降低存款利息后,估算能节约整个行业负债成本约1200亿元,并正向贡献银行净息差、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bp、1%、3%。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储户,将因此损失1200亿元的存款利息收入,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0.3%,相当于减少了1200亿元的消费能力。
四是导致本国企业和居民债务负担加重。
从表面上看,企业和居民的债务负担就是借贷利率。我们的借贷利率从去年来多次下调,比如5年期LPR已从2022年初的4.6%下调到现在的4.3%,下调了0.3个百分点,债务负担应该减轻了,怎么我要说加重了?
这是因为我们衡量债务负担的债务收入比是债务/收入。债务与利率不变的时候,收入减少就意味着债务收入比增加,债务负担加重;债务不变利率下降时,如果债务利率减少的幅度小于收入减少的幅度,债务收入比也会增加,债务负担也会加重。
企业的收入与利润与PPI成正比。5月份PPI下降了4.6%,但LPR仅下降0.3%,意味着债务收入比增加了4.5%。
居民的收入来源于工资、财产性收入和净转移收入。工资收入增长趋缓,财产性收入减少,偿还债务的收入来源减少,债务负担相应加重。
五是导致外债负担加重,国际购买力下降。
截至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70825亿元人民币(等值24528亿美元),今年以来,我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了3.1%(截止到6月9日),意味着我们外债负担增加了3.2%。
与此同时,我们进口同等数量的商品,或者在外旅游、留学购买同等数量的消费项目,需要多花3.2%的人民币。
六是导致资产价格的螺旋下跌。
在美元加息时,银行降息导致的中美利差倒挂加深,叠加商品出口走弱,导致人民币贬值持续承压。而人民币的贬值,又会在无形中触发股市、房市中的外资出逃,最终会造成资产价格的螺旋下跌。
七是导致经济螺旋式收缩。
我之前反复强调过,过去3年,我们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老百姓不是不想买房,不想买车,不想消费,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银行降息,导致存钱利息减少,人民币承压贬值;而人民币贬值,又引发股市下跌,导致房产开发商外债压力增大;而股市、房市的损失,叠加银行利息的减少,又会导致老百姓更加不敢消费,进一步加剧企业营收下降。
最终,企业与居民的预期开始转弱,信心开始崩溃,导致经济螺旋式收缩。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