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沪深港通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扩大正式生效已满一个月。Wind数据显示,3月13日至4月13日,北向资金期间成交金额为2.35万亿元人民币,南向资金期间成交额达到了7885.39亿港元。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外资仍处于初步布局新增标的阶段,尚未形成明显的趋势性特征,长期来看有望带来源头活水。
(资料图)
与此同时,互联互通机制仍在持续优化中。下一步,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利率互换互联互通开通,港股通开通人民币柜台以及香港发行国债期货等诸多举措将落地,互联互通有望持续加深,内地资本市场开放迈出更大步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自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设立以来,从交易限制逐步放宽,到覆盖范围标的逐步扩容,再到ETF渠道开启,优化扩容持续进行中。今年3月13日,新修订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沪股通、深股通分别新纳入股票598只、436只,市值覆盖率分别为90.94%、86%,较之前分别增长15.56个百分点、9.56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据申万宏源统计,扩容后24个申万一级行业陆股通市值覆盖率达80%以上,跟踪产业趋势更紧密,其中对电力设备、军工、美容护理的市值覆盖率突破90%,对计算机、电子、通信的市值覆盖率也突破80%,对外资仍具有长期吸引力。
某量化高级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向扩容拓宽了外资的备选标的池,但难以影响外资的总体流入特征,后者更多受汇率、政策等宏观因素影响,与具体的交易规则变更的关联度不高。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汇率波动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均是影响外资流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广度有所提升,且投资上市公司的深度也不断加强,但与成熟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资占比来看,我国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大创新,沪深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市场成效。香港交易所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4月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沪深港通开通八年来,累计交易量达到了123万亿人民币,除去南北向净买入、净卖出的价差之后,真正的净资金过境量是4000多亿元人民币,即是以非常少的跨境资金流动,支撑着非常巨大的跨境投资。
展望未来,对于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进一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限制,加强引入国际资本、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化发展,充分发挥跨境资本优势,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开放,共同促进定价机制健全、交易机制完善和金融产品拓展。
在刘锋看来,未来如何通过协调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与资本项目的改革,引导更多稳定的中长期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华投资,应是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点问题。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毛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