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月薪8万”的梗吗?
2022年,一位23岁的年轻博主晒自己老公的月均收入8万元,还放出了一张开具的收入证明。随即,“90后券商交易员月入超8万”的话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家券商,就是中金公司。
(资料图片)
注意,这绝不是空穴来风。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2021年中金公司人均薪酬98.3万元,连续3年排名上市券商第一名。另外,需要补充的是,2020年也就是疫情的第一年,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更高,达到了115万元。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人均百万年薪”的公司,却频繁伸手向股民要钱。
2020年12月,中金公司登陆上交所,募资130亿元;2022年9月,中金公司拟每10股配3股,募资270亿元;进入2023年,中金公司又发放了百亿元的债券。要知道,2020年-2022年,中金公司净利润之和为255.85亿元。
难不成,中金公司赚的钱再加融资的钱,还不够发工资吗?
不过,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并不是“高薪”问题,而是既然工资这么高,想必其券商研报质量应该很好吧。然而,事实却要让人失望了。
2022年,中金公司的十大预测,有且仅对了一个,就是“债务问题在2022年仍值得重视”。不过,这句话似乎更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就像“2022年经济增长压力大、失业问题仍值得重视”一样,谁不知道呢?
那么,2023年呢?
第一大预言:“美国衰退压力加大,中国有望在2023年实现全球率先复苏”;第二大预言:“疫后伴随消费修复,国内通胀或面临阶段性压力;第三大预言:“美元趋势性拐点或待下半年,人民币震荡走强”;第四大预言:“中国货币宽松势减,利率中枢上行,大类资产股强于债”。
如果说前面三条预言是为了“政治正确”,那么利率中枢上行,则错得非常离谱!
再看对行业的预测。
第五大预言:“地产销售面积回升并转为正增长,房价局部面临上行压力”;第六大预言:“互联网和医药行业有望在2023年迎来反转”;第七大预言:“泛消费可能是2023年重要的超额收益领域”。
大家有没有觉得,中金这三个观点错误的背后,是典型的“困境反转”思维,也是A股的一大特色!
最后看股市。
第八大预言:“A股和港股2023年有望实现明显正收益,港股阶段性跑赢A股”;第九大预言:“A股和港股资金面整体好转,海外资金逐步回流”。
很显然,也是错的!
如果说还有一个算不太离谱的,就是“美国衰退和主动去库存周期下,中国出口仍有压力”。但是,似乎是结果蒙对了,但原因不对;另外,出口压力大也算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怎么看待中金的预测?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中金所谓的预测都是往好的方向说,监管部门、机构、股民皆大欢喜。这本身,也是“屁股决定脑袋”,设想一下假如券商公开唱空,那谁还玩股票,券商岂不是喝西北风?
其次,中金所谓的预测,很多都是“摸棱两可”或者是“正确的废话”,哪怕说对了但实际指导意义也不大;再有,像“地产向好”、“互联网向好”、“医药向好”,典型的困境反转思维,跌久了就会涨,涨久了就会跌的传统思维。
对于中金公司的研报,其实广大股民都有自己的深刻认知,至少来说,配得上百万的年薪吗?
最后,咱们来聊聊中金公司的股价。
2020年11月,在经历了新股的“短暂热闹”后,中金公司的股价便开始了漫长的下跌。截至2023年8月底,中金公司较最高点跌幅约50%。
可能有人会说,主要原因是大盘不景气,近三年时间绝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是跌的。但是,这里要补充两点,第一,跟港股比,A股中金公司存在超高的溢价;第二,就港股来说,中金的股价跟2017年无异,近7年零增长。
这背后反映了什么?
表面上看,中金公司似乎很赚钱,但从不断融资的操作来看,公司似乎又很缺钱。那么,赚的钱到底去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