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天,羽绒服是不少消费者的保暖神器。
近日,主营羽绒产品的安徽古麒绒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古麒绒材”)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冲刺深交所主板上市。
(资料图)
本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5.01亿元,用于年产2800吨功能性羽绒绿色制造项目(一期) 、技术与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与普通棉袄相比,羽绒服的价格一般更加昂贵,从几百到几千不等,那么古麒绒材的盈利能力如何?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
据介绍,古麒绒材的主营业务聚焦于高规格羽绒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鹅绒和鸭绒,产品主要应用于服装、寝具等羽绒制品领域。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资料,在消费升级趋势下,近些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羽绒服销售单价持续上升,平均单价从2013年的 489元上升至2020年的656元,增长了34.15%。
事实上,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白鹅绒产品的销售单价也是最高的。2022年上半年,公司白鹅绒产品的销售单价为52.02万元/吨,也就是510元/千克。同期,白鸭绒产品、灰鹅绒产品、灰鸭绒产品的单价则为28.87万元/吨、47.27万元/吨、22.44万元/吨。
如一件羽绒服的充绒量为150g,以上述白鹅绒的单价来计算,其鹅绒成本就高达76.5元。
财务数据方面,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古麒绒材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9亿元、4.44亿元、5.96亿元、2.59亿元。
近几年内,公司的收入较为波动。对此,公司解释称,2020 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原料绒及羽绒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使公司全年收入规模出现小幅下降。2022 年 1-6 月公司营业收入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14.99%,主要原因系疫情反复影响公司发货计划,导致同期销售量下降。
按产品种类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白鹅绒产品、白鸭绒产品、灰鸭绒产品的销售。报告期内,三类产品报告期各期销售金额分别为 41919.98 万元、41937.16万元、56036.2万元和 24570.58 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44%、97.37%、96.21%和 97.05%。
虽然收入波动,但公司的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1.74万元、5399.33万元、7681.24万元、2771.98万元。
IPO日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73%、18.05%、19.83%和21.51%。
不过,虽然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但是净利润“含金量”并不高。
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86.01万元、-4775.19万元、2991.9万元和-4773.27万元,累计为-9143万元,远低于同期累计净利润。也就是说,公司并未在经营活动上赚到现金。
对于报告期前两年及最近一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公司指出,主要原因系公司下游羽绒制品客户应收账款回款周期相对较长,而上游供应商端付款周期相对较短,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13210.61万元、14910.69万元、15476.13万元和 21768.5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28.77%、33.55%、25.98%和 42.06%(已年化)。
产能利用率下滑
资料显示,公司曾于2015年1月在新三板上市,后于2018年1月终止挂牌。
新三板公告显示,2012年-2016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66.65万元、8806.02万元、1.45亿元、2.25亿元、1.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32万元、256.74万元、186.73万元、1444.74万元、805.74万元。
对比报告期的数据发现,公司的业绩近几年已经有了翻倍的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样表现不佳。2015年-2016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1.51万元、-565.62万元。
或因如此,挂牌期间,公司进行了多次增资。
例如2015年8月,公司定向发行股票 1200万股,发行价格为2.08元/股;2015年11月,公司定向发行股票350万股,发行价格为2.4元/股;2016年9月,公司定向发行股票410万股,发行价格为3元/股,三次定增累计募资4566万元。
本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5.01亿元,用于年产2800吨功能性羽绒绿色制造项目(一期) 、技术与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年产2800吨功能性羽绒绿色制造项目(一期)项目拟对部分现有车间、仓库等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新建车间及仓库。一期项目总投资 28164.88 万元,建设期为 2 年。一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形成2000 吨各类优质羽绒羽毛产品的生产能力。
然而2019年至2021年,古麒绒材的总体产能由1716吨增加至2288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39%、87.09%和76.7%。
由于2021年公司新增加了一条产线,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2022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更是只有66.18%。那么,在产能仍有空余的情况下,公司还要通过IPO募资扩大产能,这一产能能否消化?募投项目又是否合理?
此外,公司存在一定的大客户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 35093.66万元、25857.39万元、42563.11万元和 17820.4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6.42%、58.17%、71.44%和68.87%,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的大客户包括森马服饰、海澜之家等。
对此,公司也指出,若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生产经营等自身原因与主要客户不再合作,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