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韦尔股份(603501.SH)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收盘仍重挫7.84%,目前公司报收92.16元/股,市值达1090亿元。盘后龙虎榜显示,有三家机构合计卖出约3.06亿元。
自2021年年末以来,韦尔股份便淡出投资者的视线,其股价步入漫漫熊途,期间累计最大跌幅约为70%,市值蒸发数千亿,科技白马割起韭菜也是毫不含糊。
芯片巨头半年报吃瘪,消费电子寒冬仍持续
(资料图片)
消息面,8月14日韦尔股份公布上半年业绩情况。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8亿元,同比下降19.99%,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1.53亿元,同比骤降93.25%。其中,公司第一季度录得归母净利润为1.99亿,所以第二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负,亏损超4500万元。
资料显示,韦尔股份最早从电子分销和分立器件设计起家。2019年,公司通过“蛇吞象”式的资本运作,完成收购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企业北京豪威,一跃成为国内CIS芯片设计的龙头,市场份额仅次于索尼、三星,位居全球第三位。
目前,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半导体设计业务,营收占比达83.69%,具体来说包括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
韦尔股份的下游主要针对智能手机(比如小米、华为等等)和汽车电子客户。根据Counterpoint报告,2022年全球图像传感器(CIS)市场营收为190亿美元,其中,手机CIS市场贡献68.42%的营收。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滑坡,公司表示和消费电子行业下游需求整体低迷不无关系。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寒冬”。2023年第二季度,市场依然衰退,手机市场难见出货量显著反转。Canalys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5.28亿部,同比下降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32亿部,同比下滑8%。
此外,盈利的暴雷,或许也与韦尔股份自身库存高企、降价去化有关,公司表示,由于产业供应链端库存高企导致供需错配,库存去化过程中部分产品价格承压,毛利率水平受到较大幅度的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韦尔股份销售毛利率为20.93%,较去年全年的毛利率30.75%大幅下滑。
通过“打折”公司的库存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韦尔股份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亦大幅增加,达31.30亿元,相对去年同期大幅改善。公司称,在库存去化及供应链调整的情况下,销售回款保持正常的节奏,同时公司控制生产下单规模,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显著下降,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转正。
目前来看,去库存仍然是很多企业的“主旋律”。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终端需求疲弱,半导体产业库存调整将持续至今年第四季度。中国内地复苏比预期慢,整体终端需求疲弱,虽然电脑、服务器等部分产品需求回升,但无法抵消总体消费能力减弱。
在手机渗透率触及天花板的大背景下,对上游供应商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杀,这或许也是其他果链企业、芯片企业们股价集体低迷的背后因素。在市场的贝塔面前,所谓的阿尔法总显得力不从心,曾经芯片巨头也不例外,暴露出其周期股的本质。
发力车规产品,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即便所有的业绩下滑都可以归咎为大环境不行,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韦尔股份自身也没有完全放弃,公司积极谋求“第二春”。
汽车电子业务对很多半导体产商来说,是不错的选择。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产业正经历类似手机产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时代的迭代,汽车作为单纯移动工具的属性逐步向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第二空间转变。于是,汽车产商对于摄像头、以及CIS芯片的需求在提升。
而且,面对极度复杂及恶劣的行车环境,汽车CIS产品要求更高、设计周期更长、安全测试更为严格。CIS供应商需要在很早期的阶段就与汽车制造商密切合作,设计能够满足苛刻性能要求的产品,并通过各种可靠性测试,但这也带来一个好处,就是CIS芯片一旦获得供应商认证后,整车厂在当前代际的生命周期内较难转向其他供应商,具备很高的竞争壁垒。
韦尔股份布局汽车电子业务较早,这或许也是为了摆脱消费电子的依赖症。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19.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7%,不过这似乎低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达44.1%。
除车规产品外,AI作为目前最火爆的下游应用领域亦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认为,图像传感器与AI的结合将有助于实现更低功耗的人工智能分析。
结语——
近期随着半年报的披露,不少曾经的优质白马出现“暴雷”,韦尔股份也是其中之一,投资者闻之色变。不过,也有机构表示乐观,华金证券最新研报称,给予韦尔股份买入评级,认为该公司库存去化颇具成效,下半年毛利率有望回升。
作者: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