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虹医药后,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轩竹生物”)在努力成为另一家以0营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轩竹生物是港交所上市企业四环医药分拆出来上市的创新药企业,近三年及一季度亏掉11亿多元,发行估值却接近250亿元,距离商业化应用最近的是一款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产品。
(相关资料图)
那么,收入为0、持续烧钱的轩竹生物值得这么高的估值吗?
分拆“减负”
据悉,轩竹生物成立于2018年9月,目前仅成立不到五年,早先仅为四环医药在2012年通过收购得到、作为创新药研究院的一个公司,2018年是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的时间。轩竹生物作为创新型制药企业,聚焦于消化、 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领域。
2022年9月,四环医药公告称,分拆轩竹生物于科创板独立上市的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彼时,四环医药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外部,其核心业务仿制药正面临集采的影响,业绩下滑;内部,创新药研发持续“烧钱”。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在未来1—2年内,提议出售其部分或者全部受到医药行业及政策变化的影响、未达业绩预期或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仿制药及其他非核心传统医药类业务及资产。
分拆轩竹生物于科创板独立上市也是四环医药的“减负”手段之一。四环医药指出:“本次分拆将有助于令轩竹生物进一步成为独立创新药研发平台公司,并可直接进入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从而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并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集团也可以将公司的现有资金与资源专注于培育和发展高增长的医美业务及其他新业务。”
通过申报稿可知,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3月(下称“报告期”),轩竹生物尚没有实现任何营业收入,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6171.34 万元、-16245.09 万元、-46157.87 万元和-15726.51 万元,累计亏损11.43亿元。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未分配利润为-86863.64 万元。
报告期内,轩竹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41626.63 万元、23120.57 万元、 36968.27 万元和 17211.56 万元,持续烧钱,而这些钱带来的成果如何?
商业化风险
据悉,轩竹生物建立了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创新药研发平台,形成了国内少有的同时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多种类型的产品管线。
在消化疾病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PPI 抑制剂 KBP-3571 安纳拉唑钠 NDA 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在肿瘤疾病领域,针对乳腺癌疾病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CDK4/6 抑制剂 XZP-3287 吡罗西尼联合氟维司群及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均已进入 III 期临床研究阶段。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公司自主研发的 ALK 抑制剂产品 XZP-3621,适用于最多接受过一线化疗方案的治疗,且既往未接受过 ALK 抑制剂药物的治疗的 ALK 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已经进入临床 III 期阶段。
综合来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将 7 个产品推向临床及之后的开发阶段, 其中 1 个产品已处于 NDA 审评阶段,2 个产品处于临床 III 期研究阶段;1 个产品处于 ANDA 审评阶段;3 个处于临床阶段的自主研发产品对外转让或授权,公司享有首付、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销售权益。同时,公司拥有丰富的储备管线,尚有十余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IPO日报注意到,近年来,除了也涉及创新药研发、家底厚实的传统药企恒瑞医药这类,还有不少创新药企业登陆或试图登陆科创板。比如益方生物和首药控股,比如曾因2022年一季度收入为0被市场热议的迪哲医药和海创药业,迪哲医药和海创药业彼时在财报中表示,其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产品尚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众多创新药企无不面临在研产品失败的巨大风险。根据Pharma Intelligence公司数据,创新药1期临床到2期临床的成功率为52%,2期临床到3期临床的成功率为28.9%,3期临床到申报上市的成功率为57.8%。到了新药申报审批阶段,产品依然有概率被否,成功率约为90.6%。如果从1期临床开始算,到成功审批,成功率仅有7.8%。
有医药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新药上市审批流程不可控,寄予厚望的药物上市审批失败,会对创新药企业的打击非常大;另一方面,即使审批成功,新药受制于药物可及性和医保方面的政策,许多药物可能在获得批准后仍只能覆盖潜在病患的一小部分,商业化能力或许有限。
目前公司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小分子1类新药KBP-3571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受理,即将获批进入商业化阶段。KBP-3571为一款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首个适应症是用于治疗成人十二指肠溃疡(DU)。此外,KBP-3571安纳拉唑钠还将拓展成人反流性食管炎适应症,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即将启动II期临床试验。
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内共有六类上市的PPI类药物,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区别,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为第一代药物,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为第二代药物。其中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占据国内质子泵抑制剂销售额的前三位。
轩竹生物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存在无法确保研发成功,或者即使研发成功,也可能无法实现盈利的风险。
外籍董高监聚集
本次IPO,轩竹生物拟发行不超过 105699650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公开发行股票的比例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公司拟募资24.7亿元,投向创新药研发项目、总部及创新药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创新药研发项目计划投入165994万元。也就是说,轩竹生物发行估值约为247亿元。
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 CHE FENGSHENG(车冯升)、GUO WEICHENG(郭维城)、ZHANG JIONGLONG(张炯龙)和孟宪慧通过四环医药及其下属企业控制公司 62.3892%股份的表决权;本次发行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 50.5353%股份的表决权(不含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位实控人,三位拥有塞浦路斯国籍,一位拥有中国国籍和拥有马耳他共和国永久居留权。另外,公司多位高管为外籍华人,比如SHIH CHENG-KON(史澂空)、LI JIA KUI(李嘉逵)均为美国国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薪酬总额分别为1001.12万元、638.42万元、1163.89万元和320.39万元。其中,2021年董事长徐艳君在公司领取薪酬116.3万元,副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SHIH CHENG-KON(史澂空)领取薪酬377.92万元,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LI JIA KUI(李嘉逵)领取薪酬281.48万元。
另外,公司在报告期内分别于 2020 年 8 月、2021 年 9 月及 2022 年 3 月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报告期内,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 0 万元、1545.14 万元、2385.26 万元和1823.63 万元,导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增加。
这也意味着,虽然未上市,但公司董高监们或许已获取了丰富的激励和报酬。